電子報詳情頁

淵謀遠略/A股來港上市潮的商業邏輯\袁 淵

  圖:A股上市公司發行港股是企業適應全球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和發展前景。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資本市場不斷融合的大趨勢下,企業跨境上市的現象愈發普遍。「A+H」模式正逐漸成為內地企業常見的戰略選擇。眾多A股上市公司紛紛加速布局,謀求赴港上市。

2025年上半年,共計逾40隻新股在港上市,融資總額達1071億元,與2024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增長四成。全年來看,香港新股市場有望迎來80至100宗IPO,融資總額或將突破2000億元。

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趨勢與政策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中國證監會發布了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等措施,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也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等,上述政策為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了便利,激發了企業的積極性。

從行業分布來看,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涵蓋了多個領域,但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徵。製造業與消費領域的頭部公司成為主力軍。在製造業中,以鋰電池行業為例,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紛紛籌劃或已經在港股上市。消費領域中,海天味業等知名企業也選擇赴港上市。此外,科技、傳媒和電信(TMT)行業也有不少企業積極布局港股市場,如藍思科技等半導體/消費電子公司。

上述行業的企業赴港IPO具有一定的內在邏輯。製造業和消費領域企業,當國內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開拓海外市場成為必然需求,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海外建廠、搭建物流供應等鏈條,港股平台便於吸引海外投資者獲取外幣資金。TMT行業企業則希望通過港股市場提升國際知名度,吸引全球資本,助力企業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實現全球化布局。

目前A股公司已公布的H股上市預案中,發行比例在不超過公司總股份的10%到30%不等。例如,兆易創新、瀾起科技等公司H股發行比例在10%左右,而美格智能計劃發行的H股股數不超過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30%(在超額配售權行使前),並授予承銷商不超過前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權。

發行規模與比例的確定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一方面,企業自身的資金需求是重要考量因素,如一些企業有海外業務拓展、產能擴建等資金需求,可能會適當提高發行比例以籌集更多資金。另一方面,公司的股權結構及對控制權的考慮也會影響發行規模。若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在保證控制權的前提下,可能會相對靈活地確定發行比例。此外,市場對企業的認可程度也會對發行規模產生影響,若市場對企業價值認可度高,企業在發行規模確定上可能更具優勢。

加速業務海外布局

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多元化的資金來源。A股上市公司發行港股,可以吸引來自全球的投資者,包括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沖基金、個人投資者等。這些投資者具有不同的投資偏好和資金規模,能夠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資金支持。

從實際案例來看,寧德時代在港股上市時,首發募資總額377億元,公開融資認購倍數超150倍,認購金額突破2800億元,23家基石投資者按發行價上限(263元/股)認購總額達203.71億元。

根據現值分析理論,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需要考慮資金成本。A股上市公司發行港股,有可能降低資金成本。一方面,港股市場相對成熟,投資者群體更為多元化,市場競爭較為充分,這使得企業在融資時能夠獲得更有利的融資條件。另一方面,從股權融資角度來看,若企業在港股上市後,市場對其估值較為合理且較高,企業可以通過發行相對較少的股份籌集到所需資金。

在計算股權融資成本時,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理論,在預期收益一定的情況下,發行股份數量減少意味着股東權益的稀釋程度降低。從現值角度看,企業為獲取資金所付出的未來權益成本的現值也相應降低,進而降低了整體資金成本。

港股市場具有獨特的投資者群體和估值體系,對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可能產生積極影響。港股市場的投資者涵蓋全球各類機構投資者,他們擁有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和廣闊視野,對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有着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一些在A股市場可能被低估的企業,在港股市場上市後,有可能獲得國際投資者的重新審視和價值發現。

若企業通過發行港股優化了資本結構,根據MM理論在考慮公司稅的情況下,企業價值會增加。例如,企業在港股市場籌集到資金用於償還高成本債務,降低了財務槓桿風險,同時利息支出的減少增加了企業的淨利潤,企業價值提升,股東財富也隨之增加。此外,企業在港股市場上市後,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場份額擴大,這些都有助於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為股東創造更多財富。

雙重上市平衡股價波動

企業通過在不同市場上市,可以實現風險的分散。A股和港股市場在宏觀經濟環境、政策法規、投資者結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其市場走勢並非完全同步。A股上市公司發行港股後,公司的股票在兩個市場流通,企業面臨的風險可以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

假設一家企業的經營業績受到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影響較大,在A股市場可能會面臨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但如果該企業同時在港股市場上市,由於港股市場投資者對國際經濟形勢更為敏感,對國內政策調整的反應相對較弱,當A股市場因國內政策調整股價下跌時,港股市場可能受影響較小,甚至由於國際經濟形勢向好股價上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企業整體股價的波動,降低了企業面臨的單一市場風險。

對於投資者而言,A股上市公司發行港股豐富了投資選擇,有助於優化投資組合。投資者可以將A股和H股納入同一投資組合中,利用兩個市場股票價格波動的不完全相關性,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

根據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通過合理配置不同資產,可以在不降低預期收益的情況下降低風險。假設A股市場股票A和港股市場股票B的收益率相關系數為0.5,投資者將一部分資金從股票A轉移到股票B,構建新的投資組合。經過計算,新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可能會降低,即風險降低,而預期收益率可能保持不變甚至有所提升,從而實現投資組合優化,這也間接提升了A股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港股市場具有嚴格的監管要求和信息披露制度,A股上市公司在港股上市後,需要遵循這些規則,促使企業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運營透明度。公司治理結構方面,港股市場對董事會獨立性、股東權利保護等有更嚴格的規定,企業需要建立更規範的治理機制,如設立獨立非執行董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等,這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決策效率,降低代理成本。

發行港股為A股上市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首先,港股市場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企業在港股上市後,能夠吸引大量國際投資者的關注,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其次,港股上市使企業能夠更便捷地使用港幣等國際貨幣進行融資和結算,降低了匯率風險和跨境交易成本。企業可以將在港股市場籌集到的資金直接用於海外投資、併購等活動,加速國際化布局。

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A股和港股市場的協同監管,建立健全跨境監管合作機制,減少監管套利空間。完善信息披露規則,推動兩地信息披露標準的趨同,降低企業的合規成本。同時,出台更多支持企業跨境上市的政策措施,如簡化上市審批流程、提供稅收優惠等,鼓勵優質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企業在決定發行港股前,應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評估自身的業務需求、財務狀況及面臨的風險,制定合理的發行方案。加強內部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以滿足港股市場的監管要求。重視投資者關係管理,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傳遞企業價值。同時,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應對匯率風險、估值差異等挑戰。

政策方面,筆者預計兩地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優化上市環境,推出更多便利措施,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對於企業而言,發行港股將成為其實現國際化戰略、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但同時,企業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應對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和挑戰,在跨境上市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A股上市公司發行港股是企業適應全球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和發展前景。通過充分利用港股市場的優勢,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企業有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同時也將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作者為外資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