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國金視野/城市工作會議提出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宋雪濤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城市工作將「以推進城市更新為抓手」,目標是「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與3月份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相比,此次會議對城市工作提出「創新、美麗、文明」的新目標,同時突出強調城市工作的人民性。

問題一:時隔十年再度召開城市工作會議,背後有哪些深意?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城市更新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城市工作的抓手,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通過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釋放中低收入群體和農村轉移人口的消費潛力,推動經濟由「製造大國」向「消費大國」的轉型。

着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

會議部署了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首要任務是「着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其具體要求是「着眼於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本質都是圍繞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展開部署,這也是會議多次強調「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原因。

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等傳統的城市更新領域並非此次會議的重點。會議提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並未突破《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的定調。

未來人口總量的下降意味着城鎮化將由增量競爭轉為存量競爭,城市間的人口遷移將成為常態。隨着「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持續推進,人口向能夠提供更加優質基本公共服務的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趨勢將愈發明顯。如何協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城市工作必須應對的議題。

此次會議提出「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明確未來的城市發展並非是人口向中心城市過度聚集,而是要在特大和超大城市外部培育和建設多個次中心城市,形成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問題二:未來城市工作的着力點有哪些?

會議提出「着眼於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線」,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未來城市更新工作的重點。

結合會議提出「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的表述來看,預計中國將在轉移支付、預算內投資、用地指標、人員編制等方面逐步建立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相掛鈎的機制,以改革為抓手加快釋放新型城鎮化背後蘊含的內需潛力。

6月9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明確基本公共服務與戶籍解綁,與人口變化掛鈎的改革思路,提出「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推動人口集中流入地城市『一城一策』制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實施辦法」。根據《2024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目前中國農民工總量約3億人,其中年末在城鎮居住的進城農民工達到1.32億人。要推進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意味着人口流入城市在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仍相對不足。如果按照最低的口徑(農民工基本公共服務成本5萬元/人)(人民幣,下同)靜態估算,將1.32億居住在城鎮的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其成本為6萬億至7萬億元左右。要推動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短板亟待補齊。

問題三:城市更新的投資增量在哪?

從會議表態看,除了以城市更新為抓手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之外,未來城市工作的重心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建設創新城市作為此次會議的新提法,也有望未來城市更新的重點工作。會議提出「着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其中既包括產業創新,即「精心培育創新生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不斷取得突破」,也包括制度創新,即「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

對於超大特大城市而言,其未來的發展布局將着重增強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能力,有序疏解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非核心功能,通過優化城市發展布局,進而「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

其次是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會議明確「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發改委預計未來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各類管網總量將近60萬公里,投資總需求約4萬億元,這是當前階段城市更新的主要增量之一,目前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和特別國債是支持這一領域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

(作者為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