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微篇/馬斯克的「美國黨」能走多遠?\周八駿

馬斯克宣布組建「美國黨」(American Party),標誌着美國內部矛盾進一步加劇。然而,一些評論專注兩點而低估這件事的意義和影響。一是認為馬斯克缺乏政治才幹和經驗,也未必願意犧牲其龐大商業帝國和全球首富地位,從而判定「美國黨」難成氣候。二是根據美國歷史上存在共和民主兩黨之外的第三政黨,甚至曾經同樣命名為「美國黨」,但是終究打不破共和民主兩黨形成的政治格局而夭折的先例,預言馬斯克不可能逃脫宿命。

的確,早在19世紀40-50年代,美國就出現「美國黨」亦稱「無知黨」(Know Nothing Party)。1968年,亞拉巴馬州前州長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代表「美國獨立黨」(American Independent Party)參加大選;翌年,「美國獨立黨」更名為「美國黨」。美國還有過以其他名字面世的第三黨,同這兩個「美國黨」的命運相同,在美國政治舞台上都是曇花一現。

美對外戰略力量透支

然而,今非昔比。馬斯克組建新的「美國黨」,同前兩個「美國黨」的時代背景殊不相同。美國不少有識之士認為,美國正處於自南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內部政治對抗和社會分裂時期。從外部客觀地看,美國正加快從內亂向內戰滑去。

19世紀至20世紀,美國走上坡,從美洲強國走向全球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是全球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而且,對西方世界來說,是處於「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和「美國世紀」(American Century)。

進入21世紀,世界呈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它是三重國際格局同時陷入危機、解構和重組。第一是自16世紀至20世紀約500年,全球重心在西方(歐美),向東方(亞洲)轉移。第二是二戰結束以來,主要由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國際格局陷入瓦解。第三是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後,美國獨霸的國際格局面臨解體。

美國是三重國際格局代表歷史反面的一方,首當其衝。美國自小布什總統,經奧巴馬、特朗普、拜登,再到特朗普重返白宮,在處理全球事務上所表現的一步步衰落,不同於之前歷任美國總統所曾遇到的美國對外戰略力量透支,而是反映全球重心東移(亦即「東升西降」)這一歷史大趨勢,同時,也是美國內部矛盾深化惡化的結果。

拜登入主白宮後,提出投資美國國內的戰略方針,但他把這一方針當做美國推行全球戰略、主要遏制中國的其中一個方面。拜登政府處理美國內部日益惡化的政治對抗和社會分裂,一方面是缺乏認識,表現在依舊自滿美國的所謂「民主」;另一方面是沒有辦法,對於國內槍殺案、毒品案等問題氾濫,只能「揚湯止沸」。

即使拜登政府明白,美國獨大的日子已是明日黃花,但是,拜登、布林肯、沙利文等仍舊以恢復美國在全球霸權地位為宗旨。

在這一點上,特朗普和魯比奧等人比拜登等人清醒,明白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時期已一去而不復返,世界正趨於多極。

大量中間派左右觀望

美國內部政治對抗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共和民主兩黨之間的政治遊戲規則被破壞,兩黨各自內部的領導體制和治理機制老化僵化。

美國社會嚴重分裂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共和民主兩黨各自的穩定支持力量不相伯仲,大量中間派左右觀望。

在如斯背景下,馬斯克「揭竿而起」,所爭取的是游離於共和民主兩黨之間或堅決居中間的選民,所對抗的是外強中乾的兩個百年老黨。可以預言,只要馬斯克下定了棄商從政的決心,以其財力和智力,很可能打破美國政治兩黨輪替的傳統格局。

馬斯克組建「美國黨」,首先劍指特朗普和共和黨。特朗普已經陷入空前嚴峻的內外交困,馬斯克再迎面一劍,將引起兩方面反應。

一方面,特朗普和共和黨愈益擔憂2026年中期選舉,必定加大加強對馬斯克的打擊。有人提議,審查馬斯克是否合法居住於美國。依據這一疑問,有人提議把馬斯克驅逐出美國。然而,馬斯克個人際遇,即使對其組黨會有一定影響,卻改變不了美國內部政治對抗和社會分裂皆在不斷加劇的大趨勢。另一方面,馬斯克不會坐以待斃,必定加快組黨進程。

總之,在美國迎接立國250年之際,卻全面呈現史無前例的內部衰落。

資深評論員、博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