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中大機械人跨歐亞三地完成遙距手術

  上圖:身處香港的陳詩瓏醫生在兩位中大醫科生的協助下,為手術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下圖:中大醫學院與上海和英國倫敦的頂尖外科團隊橫跨歐亞三地,成功同步進行手術機械人輔助的手術。

【大公報訊】記者李清報道:地域限制往往是患者未能及時接受妥善治療的一大挑戰,尤其是身處偏遠地區的病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及英國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成功應用香港研發的腹腔鏡手術機械人遙距平台,橫跨歐亞三地成功同步進行遙距機械人輔助手術,為未來跨國協作治療癌症和推動手術機械人創新帶來重大突破。

遙距手術周四下午在香港科學園的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進行。中文大學醫學院、上海仁濟醫院,以及英國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三地外科團隊參與。香港、上海和英國倫敦的頂尖外科團隊聯手,利用香港研發的手術機械人遠端平台,跨越歐亞共20000公里,並按照癌症手術指引所需的嚴謹程序和要求,完成在香港豬模型的胃及食道上進行的胃切除術及淋巴結切除術。此次手術驗證了手術機械人遠端技術在多點跨國協作手術的可行性,重點評估其在不同地域和環境下的操作穩定性、系統可靠性和協作效率。

負責手術的成員包括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上海仁濟醫院胃腸外科行政主任張子臻,以及知名癌症手術機械人外科醫生兼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顧問醫生Asif Chaudry,他同時兼任教授職位,並在亞洲及中東多個地區率先推動機械人手術的發展。

病人不用長途跋涉 降低成本

手術首先由身處上海仁濟醫院的團隊開始,隨後由身處倫敦帝國學院、屬於Hamlyn Centre與中大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合作研究項目的倫敦團隊接力,成功在豬模型上實施遠端機械人胃切除術,而身處豬模型所在地的香港團隊則提供關鍵的手術系統平台,並全程實時監督及支援。

是次遠程多點協同手術反映香港研發的手術機械人發展成熟,全球醫療專家可不受地理及時區限制即時協作,在更有效、精準及穩定的情況下執行複雜的臨床手術,減少病人轉院或長途跋涉,降低醫療成本,惠及更多病人。

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表示,此次手術彰顯香港能突破地域界限,匯聚國際知名醫療專家為全球病患提供頂尖手術服務的關鍵角色。此創舉充分展示不同地區之間在智慧醫療及醫學教育緊密合作的潛力,讓世界各地頂尖的醫學中心能夠擔當更積極的外科手術教學及指導角色,促進不同地區年輕外科醫生的培訓及技術傳承。

至於何時可以進行人類臨床手術,趙偉仁表示:「需要臨床前的開發平台,以及動物實驗數據支持。第二,我們需要考慮責任上,如果遙距時,究竟哪裏團隊負責?是否遙距操作的醫生都有責任?我覺得需要釐清的。」

他估計一至兩年後,手術機械人遠端平台可以臨床應用,初時會進行較簡單手術,例如胃部及前列腺切除等,之後再推展至複雜的癌症手術。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