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樓價已經連跌三年,其間累計跌幅已達三、四成,整固終有一日會完結,早前已有跨國券商預期本地樓價即將見底回升。以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人住宅樓價指數來看,樓價指數已連升兩個月。樓市是否已經臨屆轉捩點?一旦確認樓市逆轉,買家又應該如何部署?昔日跌市心態已不適用,再者近期已有發展商作出「超前部署」,改變近年清貨心態,重啟以往升市時期的惜售心態。
過去數年間買家入市心態審慎,加上去年以至今年是新盤落成的高峰期,其間銷售持續出現供多於求的現象。在新盤貨尾的總存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發展商亦只好面對現實,接受大幅減價賣樓,部分發展商甚至要虧損離場,但求去貨只好劈價賣樓,或是蝕本賣樓。發展商看淡樓市,加速降低新盤庫存亦是做生意的策略,但大家亦要明白,隨着市況逆轉,新盤庫存已顯著回落,近期已有個別發展商實行封盤加價,調低代理佣金以減慢「去庫存」的速度。
隨着下半年美國將重啟減息步伐、低息環境延續,加上近年來政府賣地已大幅減少,未來供應大減的同時,同時間整體新盤庫存量亦由高峰期的2.8萬伙,大幅回落至最新不足2萬伙的水平,新盤餘貨賣少見少,申請預售新盤的數目亦大幅減少,未來新盤預售減少,只要未來新盤銷售維持,相信發展商新盤銷售策略亦會改變。
當然大家要明白,每個發展商的財政狀況不一,新盤庫存的情況亦各有不同。無可否認,部分發展商已重啟以往惜售心態,以往需要加速去庫存,現時要轉為減慢去庫存的速度,以往重量不重價,目前會重價多於重量。近月市場上缺乏大型新盤登場,亦正反映部分發展商已開啟惜售心態,新盤訂價策略亦可能需要更新。
總括而言,未來市場上仍有不少現樓新盤有待消化,加上整體新盤總庫存仍多達2萬伙的高水平,部分發展商仍然面對一定「去庫存」的財政壓力,供應減少而銷售持續。發展商採取惜售的加價策略是正常操作,一旦加幅過高,亦大有機會嚇走買家,甚至轉購同區其他樓盤,屆時更得不償失,相信發展商仍會維持審慎訂價策略。
(作者為世紀21 星鑄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