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樓市新態/重塑置業階梯好時機\汪敦敬

上星期筆者撰文《警惕置業斷層 削弱樓市動力》得到好的回響,筆者想在這方面再探討。1997年回歸前炒風熾熱,但當時人口不斷增加,仍能保持置業階梯,政府在1988年推出了「自置居所貸款計劃」,以協助低收入家庭在私營物業市場置業。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在1998年推出「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以協助中產家庭置業,其後於2003年推出「置業資助貸款計劃」,「自置居所貸款計劃」和「首次置業貸款計劃」。「置業資助貸款計劃」供合資格人士在以下方案中三選一:1)借取免息貸款53萬元(分13年攤還);2)借取免息貸款39萬元(分20年攤還);3)領取每月按揭還款補助金3800元(共48期)。單身人士所獲的款額為上述的一半。

1997年之後,香港要承擔之前炒風造成的惡果──泡沫爆破局面。數十年來,筆者都支持對炒樓的管制,因為炒風活動如果過分,會破壞了本來房地產的其他重要功能。所以中央政府提倡的「房住不炒」,筆者認為相當正確。

我們既然有大的方向,更加有空間將房地產的其他功能發揮得好,其他功能包括:1)養老,包括買樓收租或做逆按揭去安享晚年;2)減低短炒,令到房地產市場是最穩定的市場,筆者多年來常說內地房地產是「磚本位」;3)「紙磚頭」亦是一個良好的房產信託基金,可以進一步活化房地產這不動產的財富流通;4)房地產亦可以分配社會財富,不同板塊如果有合適轉流率是最好的分配財富結構;5)房地產亦可以抗高通脹,免得在高通脹之下財富蒸發,這點十分重要,特區政府是應該完善資助貸款。當然,我們未必需要鼓勵年輕人追求買樓,但亦應該讓他們知道社會是可以提供置業的選擇。

樓市暢旺 利好經濟

完善財富分配才是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好方法。「置業資助貸款計劃」因當時市道低迷,特區政府決定退出市場、在2004年終止有關計劃,後來因為長期供應不足,的確難以再推出,筆者認為這是年輕人置業低迷的原因之一。

現在樓市剛剛過了最低迷的時候,是重整置業資助貸款的好機會。貸款雖然可能會引起壞賬,但其推動經濟的能力龐大,筆者認為物有所值,最重要是解決到深層次矛盾。

一個成功的金融中心和大都會,人口一定會增加。今次可能是修補置業階梯和化解深層次矛盾的好機會。

(作者為祥益地產總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