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至今已有76年歷史,其發展和內容對於今年迎來35周歲的香港書展有何啟發和借鑒?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認為,「一個好的書展應該兼顧高、中、低端三個維度的內容,無論是法蘭克福書展,還是內地當前比如北京舉辦的一些書展,質量都很高,能夠兼顧到這三方面的內容,對文化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他舉例表示,未來書展可以利用香港拍賣行的眾多優勢,做與文化投資相關的高端文化產品,如嘉德等拍賣行的古籍等,以提高書展的輻射面與質感。
今年書展以飲食文化為主題,胡恩威認為,「這是很好的主題」,但如何更加深入挖掘這個主題?他認為,從農業起源、到飲食文化的回顧,再到其輻射的旅遊業相關書籍,其實都可以在美食的範疇內做更加深入和系統的整合。
在今年書展舉辦的名作家講座中,李歐梵、許子東、馮唐、舒國治、葛兆光等作家的講座提早預約一空。不過,胡恩威認為書展並沒有充分利用好諸如葛兆光這樣的文化名家來港的機會,「像這樣的名家,我們應該見到更多的內地以外的年輕人與他交流對話。」他指,香港是一個很好的空間,但是如何利用這個空間讓之成為華人社會的思想平台,則是需要思考的。此外,他還建議主辦方在邀請作家方面應有所突破、呈現新意,「比如這幾年馬華文學就有一些很有趣的作家。」
對於今年書展增設的文創專區,胡恩威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他亦指出,文創產品需要有與之配套的文化內涵才能為消費者形成一個完整的體驗。\大公報記者徐小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