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傾聽市民聲音 推動破局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司局長出席2025年施政報告首場地區諮詢會,聽取市民意見。李家超指出,現時香港經濟正面發展,但個別行業有壓力,政府要「做大個餅」,也要照顧每個市民在「餅」中分得的部分,共同推動香港渡過經濟轉型期。李家超的表態展現出特區政府的未來施政思路:在發展中碰到的問題,需要用發展來解決;在經濟轉型中碰到的困難,需要用破局發展來解決。

香港經濟呈現穩步復甦的好勢頭。今年首季經濟增長3.2%,較上一季2.5%的升幅有所擴大。特區政府本周將公布今年第二季經濟表現,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預告,經濟將連續10個季度錄得增長。美國當局發起全球貿易戰、關稅戰,連奉行自由市場、實施零關稅的香港也被針對,在全球經濟不確定、不穩定性增加之際,香港經濟仍然保持着持續擴張的勢頭,實在是難能可貴,充分彰顯了香港經濟的韌性,也反映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積極作為,施政有方。

有目共睹的是,香港在許多領域進展良好。港股今年來上升近三成,在全球金融市場位居前列;香港新股集資額至今超過124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總和,重奪全球新股集資額第一寶座。證監會最新調查顯示,截至去年底,香港管理資產總值大增13%,至35.1萬億元,資金淨流入飆升81%,重新確立了香港作為亞洲首選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特別是在「東升西降」的國際大勢中,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具有天然的政治避險所效應,國際資金進一步加大在港的資產配置是必然趨勢,香港取代瑞士成為世界第一資產管理中心,指日可待。

公司註冊處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公司總數達到84293家,截至六月底的註冊公司總數攀升至149.48萬家,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今年上半年有761家非香港公司完成註冊,截至6月底的非香港公司註冊總數達到15509家,同樣刷新歷史紀錄。這兩個歷史紀錄,是本地及國際企業用真金白銀對香港投下的信心票。這一數據與外資大行日前發表的專題研究報告相符合,該報告指出,在參與香港新上市公司的基石投資者中,外資佔三分之二,本地資金佔三分之一,外資是香港新股熱潮背後的主要推動力。

但香港經濟復甦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經濟整體向好的同時,各行各業受惠程度不同,一些行業在經濟轉型期遇到困難。一些開業數十年的老字號也不適時代洪流而執笠,每每引起關注。政府公布今年4至6月的失業率為3.5%,略高於2至4月數據,香港零售、飲食、建造等行業承受壓力,是不爭的事實。但要客觀看到,香港就業狀況遠遠好過歐美、英國、加拿大等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

香港經濟面臨的一些挑戰,部分是外圍大環境變亂交織所致,部分是香港經濟轉型的反映。面對新形勢,李家超一早表明「寧做艱難的改革者,不做躺平的停滯者」,表達了迎難而上、擔當作為的精神。當然,解決問題不能靠政府單打獨鬥,而是需要群策群力。新一份施政報告展開諮詢,就是為了傾聽市民的意見,匯聚眾智,為未來施政決策提供參考。

特區政府迄今已舉行30場諮詢會,收集逾4500份意見,數量按年增加31%。李家超冀盼市民繼續建言獻策,強調和團隊會細心研究,繼續創新求變,為市民做實事,一同締造更美好的生活。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推動香港求變創新發展,需要聚眾智、凝眾力,團結一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