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業內人士對鉑金後市看高一線,但華爾街大行卻偏向審慎,不相信鉑金有力持續挑戰重要關口,但投資者不應就此對鉑金意興闌珊。事實上,大行的預測未必準確,以金價為例,其預測往往與真實表現有一段距離,這並非代表大行的預測能力不濟,而是外圍難以預計的「黑天鵝事件」,擾亂預測準確度。
近年金價大牛市,多間華爾街大行紛紛唱好,但只有少數大行能夠準確預測。例如高盛在去年底作出金價預測,給予黃金今年底的目標價為3100美元,結果金價早於今年4月已突破3100美元,同月更加高見3500美元歷史新高,近日才回落至3300多美元水平。美國銀行在去年底同樣預測金價在兩年內可見3500美元,結果至今年4月已達至這個目標。
留意市場供應和突發事件
在多間大行中,只有花旗和摩根大通準確預測金價在年中可升破3500美元,這主要是該兩行是在3月份發表預測報告,當時市場已意識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和關稅戰,將會造成大量資金湧向黃金避險,其作出最新預測時,金價已展現勢如破竹的升勢。
同一道理,大行目前預測鉑金未必有力再突破重要關口,這只是目前還未有可令這種貴金屬強烈爆升的催化劑。作為投資者,大行的預測只宜作為投資參考,而不能完全盡信,必須密切留意產量供應、市場需求及外圍局勢等多項因素的變化,以第一時間掌握最新形勢,然後作出適當的部署。
以鉑金後市為例,在已知的因素是全球供應呈現短缺現象,只要供應一方出現不可抗力因素,如工潮、政變等,鉑金價格的升勢便會像脫繮野馬般失控,尤其是全球鉑金供應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