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有不法中介散播誤導訊息,向無意來港定居的內地家長推銷「考試移民」方案,有違「高才通」吸引人才來港發展的原意,新修訂有效堵截相關漏洞,多位政界人士對新措施表示歡迎,認為此舉有助更公平分配教育資源,確保公帑運用得宜,並推動本港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出,自「考試移民」問題曝光後,不少家長和校長反映憂慮。今年文憑試以外地課程自修生身份報考的人數是2021年的13倍,增加至2500餘人,其所佔總報考人數比例更創2012年以來新高。張欣宇認為,新政策不僅保障本地學生權益,也能緩解因適齡學童人口下降而帶來的收生壓力。居港年限要求是保障本地學生公平入學的必要措施,能夠篩除短期投機者,並將教育資源集中投放於真正有意扎根香港的家庭。他認同設立過渡期能平衡不同訴求,體現政策人性化。
杜絕「考試移民」 平衡各方利益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表示,根據《基本法》第136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礎上,自行制定有關教育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她認為本次修訂已平衡各方利益,相信新措施可提升人才子女在中小學階段來港就讀的意欲,有助推動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及「留學香港」品牌發展。她建議政府加強解說新政策,設立查詢渠道,避免產生誤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認為,政府適時回應社會關注,新政策能夠平衡社會意見,確保學位公平競爭,大量公共資源用得其所。黃錦良強調,政策修訂對大部分有意來港發展的家庭影響不大,反而鼓勵他們盡早安排子女來港讀書,更好適應本地教育環境。他期望,政府提供更多支援,協助新來港學生順利銜接本地學制。\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