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出這修訂目的不是要減少人才的子女來港讀大學,而是讓我們資助的學位用得更精準!」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訪問時表示,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修訂,旨在優化教育資源分配,為了讓公帑運用更準確,以及避免對本港學生入讀資助學額的機會受到影響。
蔡若蓮指出,現行將持受養子女簽證學生定義為本地學生的做法維持不變,但部分受養子女未在港居住或學習,卻以本地生身份申請教資會資助大學的資助學位,影響公共資源運用準確性與本地家庭子女入學機會,因此有必要調整。
教育局研究了英國、新加坡等海外地區做法,但更注重貼合香港實際情況。香港中學文憑試為3年課程,蔡若蓮指此次調整計劃以兩年作為相關要求,兩年後實施,而如果將居住期要求定在三年,就過於嚴苛。她表示,這一時間長度能讓人才家庭有足夠時間為移居香港做準備、安排和規劃。
蔡若蓮認為,子女教育雖是人才考慮來港的因素之一,但生活環境、工作機會、事業發展等同樣重要。她又提到此次調整不會對吸引人才產生阻礙,而修訂不是要減少人才子女來港讀大學,亦非針對個別地方或持某類簽證來港的人士。
教育界已做好準備
有人擔心短期內大批人才計劃簽證受養人湧港,蔡若蓮回應,文憑試學生需時間準備,不會因居住要求改變升學路徑。為應對調整,教育局已與相關部門、大學聯招辦事處及招生部門溝通細節,此外,教育局已與教育界溝通,學校已做好準備,歡迎人才子女入學,不擔心人數過多難以應對。
教育局發言人補充,若發現有人遞交虛假文書,並非補交學費即可處理,必要時會報警,並根據案情進行法律訴訟。\大公報記者 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