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勿忘國恥 電影《731》定檔9·18

  圖:電影《731》海報。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多部以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為主題的影視作品相繼推出。其中,電影《731》昨日宣布定檔9月18日在內地上映。該影片主要講述在抗戰勝利前夕,侵華日軍為了扭轉戰局在中國東北哈爾濱平房區開展細菌戰研究、屠戮百姓進行人體實驗的故事。在官宣定檔之後,電影官方微博發布海報: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並表示:「銘記,是為了更好前行。以光影之名,抵抗遺忘,捍衛真相。」

至於影片何時在香港上映,銀都機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肯定會引進該片」,有關詳情將在稍後公布。/大公報記者 張 帥

電影《731》的總策劃、總出品人為莊嚴,總製片人為張望,導演為趙林山,主演包括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孫茜、馮文娟、林子燁、溫碧霞、李善玉等。影片通過侵華日軍屠戮百姓進行人體實驗的故事,刻畫實行反人類暴行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可怖,以及遭受非常人對待的被實驗者的絕望,旨在借還原史實,傳遞反戰主題。

還原史實 傳遞反戰主題

據已公開的權威信息,1936年,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哈爾濱秘密劃定6.1平方公里區域,建立世界最大細菌戰基地。七三一部隊本部下設8個部、1個特別班和3個野外實驗場,構建了從人體活體實驗到細菌武器研製的完整犯罪體系。原隊員供述,1940年至1945年間,至少有3000人被用作人體實驗材料。專家通過對「特別移送」原始檔案、伯力審判材料等史料的比對,確定其中有姓有名、有名無姓、有姓無名及事件關聯的受害者達1549名。日軍將鼠疫、霍亂等致命病菌注入受害者體內,在凍傷實驗室、毒氣實驗室,進行慘無人道的實驗。1945年日軍戰敗前夕,七三一部隊炸毀建築企圖毀證,但殘留的陶瓷細菌彈頭、實驗器具,成為揭露罪行的鐵證。

在今年4月第2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上,導演趙林山曾坦言:「我們以銘記之名回望歷史,不是為了揭開疼痛的傷疤,而是要讓和平的光照耀在人類文明的征途上。」電影總策劃、總出品人莊嚴也表示,期冀借助影像的力量,讓歷史真相不被遺忘,讓和平信念代代相傳。

「《731》選在2025年上映別有深意,80年前,我們用鮮血贏得和平;80年後,我們以電影守護記憶。十年磨一劍,不為渲染傷痛,而為守望和平。這部電影就像一盞燈,照亮那些可能被遺忘的角落。」總製片人張望此前接受採訪時稱。業內人士稱,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自此中華民族開啟了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今次影片定檔9月18日,其意義如電影海報所稱: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影片未映先火。7月31日,據貓眼專業版實時想看榜,《731》的「想看人數」超過了340萬,位居第一,遙遙領先暑期檔,位列近期電影「想看榜」的第一位。不少影院經理透露,他們已經為《731》預留了較好的排片空間。

藝術表達 突破宏大敘事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影片《731》與近期熱映的《南京照相館》一樣,主要通過小人物的視角,以個體命運折射戰爭傷痕,展現出戰爭的殘酷以及普通人在戰爭來臨時的絕望、掙扎和抗爭,「這些影片突破傳統宏大敘事,聚焦普通人的選擇,在製作、故事和表演層面也都達到較高水平,所以觀眾整體滿意度較高。」

「每逢重要的紀念日等時間節點,都會有相應的題材電影上市。但是,影院是要參與市場競爭的經營實體,類似的主題電影如果沒有在電影的藝術性上下功夫,很難捕獲觀眾的注意力。」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所副所長景俊美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南京照相館》《731》等受關注影片既注重歷史真實,也重視影片的藝術性表達,讓更多年輕人通過「藝術」了解歷史真相,這為題材電影的未來創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