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焦點新聞/中資股吸引外資基金 七月流入資金倍增

  圖:騰訊成為上月外資主動型基金增持最多的股份。

中國經濟保持強韌,加上估值便宜,以及外圍地緣政治複雜多變,促使資金加速東移。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統計,7月份外資基金淨流入中資股規模約27億美元(約210億港元),較6月份增加超過1倍。基金經理認為,受益於內地政策環境、企業創新能力,吸引環球資金加碼吸納中資股。\大公報記者 周寶森

外資積極配置中國資產,大摩表示外資基金6月份淨流入約12億美元,而今年7月規模急升1.25倍至27億美元。按類型分類,外資被動型基金成為中資股主力買家,7月份淨流入39億美元(約304億港元),按月增加44%,並主要集中在7月底入市。分析估計,當其時正值內地出台多項「反內捲」政策措施,有利改善行業大幅劈價及燒錢補貼亂象,改善企業盈利動力。總括今年首七個月,外資被動型資金累計流入中資股約110億美元(約858億港元),較2024年全年的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高出57%。

中資股較美股估值便宜

中資股今年獲得外資增持並非無因。安聯中國精選混合基金基金經理程彧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資股興趣趨濃,本質上是因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取得重大進展,令到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及長期可持續盈利能力,變得更加清晰。具吸引力的估值是外資青睞中資股的原因。程彧表示,中資股票估值相對於歷史估值,及相對於美股等市場都有明顯估值折讓。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利好因素包括內地政策法規、企業盈利面、企業創新能力、資金流動、宏觀環境,以至外圍地緣政治變化,尤其是美國關稅風險的不明朗因素等,中資股成為環球資金追求回報與避險的理想資產。瑞銀在一份報告指出,選股條件包括業務重心在本土市場的企業,及美國市場佔業務比重不高的企業。高盛維持中資股「增持」評級,因預計超過一半(57%)上市公司第二季業績超市場預期。

至於外資鍾情哪些股份?大摩統計,今季以來主動型基金增持最多的板塊是傳媒與娛樂、製藥和保險,減持最多的是消費服務、耐用消費品與服裝。從個股看,騰訊(00700)、網易(09999)、恒瑞醫藥(01276)和藥明康德(02359)獲增持最多;美團(03690)和小米(01810)減持最多。

港股7月日均成交額2629億

除外資入市,北水亦南下買貨。7月份港股通資金流入H股進一步提速至170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高於6月的100億美元。港股通今年首7個月累計淨流入達1100億美元,超過2024年全年的1030億美元。參考港交所網頁數據,港股通8月份延續淨買入勢頭,昨日淨買入94.85億元,以騰訊吸金量最大。

受惠環球資金大舉湧入,港股交投亦顯著提升。根據港交所統計資料,港股7月份日均成交額2629億元,較去年同期986億元增加167%。今年首7個月日均成交額2437億元,按年增加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