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記者張寶峰北京報道:電視專題片《文化的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與實踐》7日晚在央視播出第二集《文以載道》。專題片指出,「從主政一方到領航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習近平一路走來,把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相結合,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
2004年1月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仙都考察黃帝文化,當時他突然問仙都風景區講解員章曉華,「小姑娘,你是信馬克思主義還是黃帝文化?」章曉華猝不及防,想了想猶豫着說「兩個都信吧」。習近平笑着說:「小姑娘回答得很對。我們是共產黨員,我們要堅信馬克思主義。我們又是炎黃子孫,中華五千年文明讓我們不能忘根。」
堅持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
2004年,習近平到浙江工作一年多,他請省委辦公廳安排一些專家和學者來講課。課程包括了西方哲學,還有中國哲學和浙學。他說,「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對建設文化大省是必要的。」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光當時講授的就是中國哲學和浙學。他回憶說:「當時習書記很願意聽,而且做了筆記,中間還提出了問題跟我來討論,講的都是關於哲學的問題和浙江文化建設的問題。」
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調研、實踐,習近平深刻指出,「浙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深層原因,就在於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與當代精神的有機結合,就在於發展先進生產力與發展先進文化的有機結合。」
2005年6月20日,習近平在作「理想·價值·人文精神」的主題報告指出,「說到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不能不談儒家,儒家就是忠孝仁義,至今仍有積極的作用。忠就是要對國家負責,孝就是要對親人負責,仁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義就是要對自己負責。對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還是要好好領悟。」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心中無民莫為官。2006年2月17日到3月1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連續刊發6篇文章,每一篇都引用先賢思想,從不同側面論述共產黨員應如何修身立德。
專題片指出,「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導航燈』。在習近平的推動下,古代賢官的樸素民本思想跨越千年,在共產黨人為民謀幸福的時代追求中,在之江大地激盪出更為深沉的力量。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浙江發展實際結合起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浙江特色歷史文化結合起來,科學回答了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理論與實踐之問,引領浙江開闢了省域治理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