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東盟穩居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東盟繼續穩居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今年前7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4.2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4%,在中國外貿總值中佔比16.7%。同期,中歐貿易總值同比保持平穩增長,惟中美貿易總值呈現降勢。分析稱,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影響下,中國對「協同供給夥伴」出口可能出現「搶運」情況,主要體現在對非美經濟體的出口擴大,隨着出口市場多元化,中國對美出口依賴度續降。

中國對美貿易減少11%

數據還顯示,首七個月中國對美的進出口、出口同比降幅達11%;自美進口的降幅也達9.3%。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同比增長5.5%;其中,出口增長達11.7%。同期,中國對非洲、中亞進出口也分別增長17.2%和16.3%。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指出,中國對主要經濟體出口表現分化,其中對直接出口同比降幅較大,對東盟、香港、非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袁海霞提到,7月單月,中國對非洲出口按年增長42%,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速,表明中國正不斷發力,積極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指出,「搶出口」現象主要體現在對非美經濟體的出口擴大方面。中國具備全產業鏈和中高端製造業競爭優勢,出口目的地日趨多元化,貿易創新有助於提升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秦泰表示,受特朗普政府明確在8月結束對除中國以外地區的關稅緩和期,並對轉口貿易加徵更高關稅的影響,中國對「協同供給夥伴」出口可能出現「搶運」情況。考慮到美國對墨西哥、越南等中國主要協同供給地區加稅,未來中國半導體電子產業鏈、機械設備等域外協同生產鏈或不可避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