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勢頭向好/中國外貿數據超預期 7月出口增8%

  圖:面對複雜外部環境,今年以來中國外貿運行保持向上向好勢頭。

中國外貿繼續展現較強韌性。今年前7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7.3%,進口下降1.6%,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1個百分點。

單看7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6.7%,較前值加快1.5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其中出口增長8%,進口增長4.8%並連升兩個月。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面對複雜外部環境,今年來中國外貿運行保持向上向好勢頭。分析稱,7月是中美原定關稅緩和期的最後階段,「搶出口」餘溫及低基數效應,帶動出口再超預期。\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若按美元計價,首7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增長6.1%,進口下降2.7%。單看7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5.9%;其中,出口增長7.2%,進口增長4.1%。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強調,6月中國加工貿易進口,以及7月外貿貨運量均有上行,「『搶出口』餘溫,疊加低基數效應,帶動7月中國出口再超預期」。

機電產品升幅擴大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留意到,7月中美仍續貿易談判期,外貿端實際承壓相對較輕,美元計價中國出口和進口增速均較前值提升,進出口繼續展現較強韌性。出口結構方面,7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1937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8%;其中,集成電路、汽車、醫療器械等產品出口增速均實現較快增長。當月,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超780億美元,同比增長4.27%,表明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已成為中國出口「壓艙石」。

海關數據顯示,首7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9.18萬億元,同比增長9.3%,佔中國出口總值的60%;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長1.1%,集成電路出口增長21.8%,汽車出口增長10.9%。

刺激內需利好進口表現

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已獲積極進展,但對外貿仍存在不確定性。展望後市,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認為,伴隨「搶出口」、「搶轉口」效應的進一步走弱,出口仍面臨回落壓力。進口方面,伴隨「兩新」、「兩重」等擴內需政策增量擴容,內需回暖仍有支持,但改善的幅度仍取決於內需修復的節奏,此外出口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出口相關的進口環節領域面臨走弱壓力。

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秦泰指出,中國具有產品性價比高、部分關鍵領域短期難被替代、外部協同分工較成熟等優勢。與此同時,中美關稅緩和期延長也有望對機電產品和中端消費品大類出口形成邊際提振。鑒於美國對歐盟、日韓等主要貿易夥伴實施15%關稅,並要求其對美進行巨額投資和商品集中採購,此舉將令中國出口性價比優勢進一步凸顯。

中美至今在關稅安排方面尚未敲定並簽署具有約束力的協議。瑞銀的預期判斷是,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30%至40%的有效關稅,受稅率提升影響,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或放緩。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坦言,下半年中國有望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更多有針對性的財政支持措施,並繼續對受衝擊較大的外貿企業給予幫扶,強化相關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