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浸會大學與相關機構合作發表《傳承與創新:解碼中醫藥科學發展軌跡》全球研究分析報告,通過數據反映全球中醫藥研究的快速發展、跨學科融合等特徵,同時也展示了香港在推動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該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3年間,188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中醫藥研究,累計發表超過20萬篇研究文獻,研究數量年複合增長率為10.6%,遠高於全球科研3.9%的增長率,中醫藥研究蓬勃發展由此可見一斑。
報告還顯示,在分析涵蓋的10年間,61.9%的中醫藥相關研究隸屬醫學領域,33.1%涉及生物化學、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28.1%涵蓋藥理學、毒理學和藥劑學,足證中醫藥研究與其他多個學科的交叉和協同發展的蓬勃趨勢。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人類福祉的貢獻。新冠疫情期間,全世界都看見了中醫藥「治未病」的古老智慧和獨特價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特色也體現在西醫和中醫藥協同發展方面。十多年前,世衞組織已委任香港衞生署制定國際草藥藥典。去年,世衞組織又在香港舉行國際會議,討論及制訂國際草藥標準,可見香港在推動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方面的努力得到國際認可。
隨着國家及香港特區政府相繼推出關於推動發展大灣區中醫藥產業的一系列新政策,中醫藥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新機遇。由浸會大學承辦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年底投入使用,將成為香港中醫藥臨床和研究基地,同時為其他院校的廣大中醫、中藥學生提供實習基地。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會把握香港在醫療體制、規管制度、標準制訂、臨床研究等優勢,將香港發展成中醫藥國際化的橋頭堡,今年內將出台《中醫藥發展藍圖》。香港中醫藥發展正進入快車道,各界要抓住機會齊心協力,把中醫藥樞紐的金字招牌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