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6日出版的《經濟學人》周刊封面標題是《僅剩1361日》。美國內外,不少人期盼特朗普做完4年總統任期後下台,繼任者改弦更張,改變美國和全球局面。
的確,時間對特朗普不利。因為,美國內外局勢不利於特朗普。在美國內部,特朗普面對民主黨挑戰,也面對共和黨內部不同意見的質疑。
7月30日,12名民主黨眾議員向法院提起對特朗普政府的訴訟,指控特朗普政府阻止國會議員進入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管理的拘留設施視察,妨礙國會對這些設施的監督。
同日,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在智庫麥凱恩研究所舉辦的活動上稱,希望特朗普總統在對待俄烏衝突上「繼續朝着他最近幾周所走的方向前進」,即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年屆83歲、即將結束其逾40年國會議員生涯的麥康奈爾,呼籲美國將自己的國防支出佔GDP的比例,從目前的3.4%提高至5%,同特朗普對北約其他成員國的要求一致。
共和黨內部至今對特朗普的不同意見是溫和的。但距離明年中期選舉越來越接近,黨內不同利益派別的分歧甚至爭拗,皆會轉為對特朗普施壓。
特朗普的更大挑戰來自國外。7月28日至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法國和沙特阿拉伯的外交部長共同主持「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實施『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會議有120多個國家出席,但美國和以色列卻抵制會議。
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爆發新一輪武裝衝突以來,加沙的死亡人數已超過6萬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實施種族滅絕,加沙陷入空前惡劣的人道絕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國際社會不要繼續停留於「善意的言辭」。
儘管這次會議依然是以語言和文字聲援巴勒斯坦人民。但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前稱法國即將承認巴勒斯坦國;英國首相斯塔默在會議期間稱英國將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巴勒斯坦國;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會議結束日稱加拿大也將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巴勒斯坦國。
截至2025年3月,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已有145個承認巴勒斯坦國,如果法英加履行承諾,則將增至148個。而且,以法英加在西方陣營的地位,三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將對特朗普的中東戰略造成沉重打擊。
特朗普把他承諾調停俄烏衝突的時間不斷加長,但他終於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項他和美國無力完成的任務。他對俄羅斯下了所謂「最後通牒」,即限定時間要求俄停火。他也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中國、印度和巴西下了所謂「最後通牒」,即要求三國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否則,將被美國政府加徵100%的次級關稅。
然而,普京堅持其既定戰略部署,不可能屈服。中國擁有戰略自主能力,不可能因特朗普威脅而改變自己對待烏克蘭問題的方針。在烏克蘭問題上,特朗普既定戰略方針告失敗。西方媒體流傳他正密謀改換烏克蘭總統,而且,是同英國有關方面一起商討。佐證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康奈爾關於特朗普改變了他處理俄烏衝突立場之言不虛。
特朗普在其第一任美國總統時宣布調整美國全球戰略,稱中俄是美國主要對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後半段,其國務卿蓬佩奧明確宣布中國是美國最主要對手。拜登接任後稱,中國是唯一既有實力也有意圖挑戰美國的國家,拜登政府的國防部長奧斯汀稱中國對美國構成「步步進逼的挑戰」。
特朗普重主白宮後明確宣布其全球戰略重心是對付中國。但他面對中國快速提升戰略自主能力,把拜登打造的圍堵中國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打入冷宮,並且削弱另一個拜登構築的威懾中國的「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特朗普試圖遏制中國更顯得力不從心。
特朗普明白時間對其不利。7月29日,他在美國《第一播客》節目中,評論白宮缺乏具規模的室內宴會廳,聲稱他將彌補這一缺憾。7月31日,白宮發言人宣布,特朗普決定為白宮興建一個能容納650人的室內宴會廳,耐人尋味的是擬2029年初使用。有人聲稱,特朗普似乎仍未放棄爭取連任的圖謀。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