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訂於10月25日在深圳和珠海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9日在臉書專頁發文表示,截至今年6月已有超過580名港澳執業律師或大律師取得大灣區執業證,比去年上升30%,平均每月有約10位新成員加入。
2020年10月22日,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試點辦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員,將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師協會,並同時是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可受聘於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內地律師事務所或者九市的香港、澳門與內地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內地年初出台兩份文件,明確落實擴展「港資港仲裁」和「港資港法」制度,這意味着對香港法律從業者的跨境事務處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香港法律諮詢服務需求趨升
本身是執業大律師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2021年通過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她表示,近期有愈來愈多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客戶尋求香港法律諮詢,涉及範疇從商業糾紛、資金流動延伸至香港最新金融發展動向。她表示,大灣區律師之間的合作愈趨頻密,不僅有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讓香港法治「金字招牌」愈擦愈亮。香港及大灣區執業律師譚雪欣認為,粵港澳法律專業人士合作空間愈來愈廣闊,聯營律所增加,有助促進大灣區法律服務「軟聯通」,為青年律師在大灣區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大公報記者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