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5月及6月份非農就業數據出現九成向下修訂,令到外界質疑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數據準確性。將於本周公布的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亦有可能「暴雷」,如果大幅超出預期,無疑會干擾聯儲局減息節奏,增添投資市場風險。
筆者於7月5日撰文《美國就業統計為何對不上數》中曾提醒,非農與有「小非農」之稱的ADP就業數據出現背離,「數據打架」問題突出,需要高度關注後續的數據修正。果真7月份新增非農驟降至7.3萬人,不僅低於預期中的10.4萬人,更進一步下調5、6月份數據合計25.8萬人,相當於這兩個月的新增就業近乎歸零。
關於統計誤差的背後原因,大家眾說紛紜。筆者認為與政府效率部(DOGE)大幅裁撤政府僱員編制的關聯性極強。DOGE削減政府預算並凍結員工招聘,導致外派搜集信息的人手不足。這也迫使美國勞工統計局壓縮數據樣本、提高模型估算比例,勢必降低數據準確度與及時性。
以CPI數據為例,美國勞工統計局每月要收集約9萬個報價,涵蓋200個不同的項目類別,但當某些數據無法獲得時,就會進行相應的模型估算,這個比例一般在10%左右,但5月份估算的比例陡然上升至35%。這也會導致當期統計無法反映真實情況,而後期的數據修正又大超預期。
聯儲恐推遲減息窗口
單就美國自身而言,隨着搶進口積累的低價庫存持續消耗,以及零售商漸進式轉嫁成本壓力,預計未來兩個月關稅通脹更加顯性化。現時市場料美聯儲將從9月開始減息,今年有可能減息3次,這一預期推動美股在非農崩盤後連續反彈。如若不幸被筆者言中,通脹即將迎來上行拐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極有可能在此大做文章、推遲減息窗口。到時候,特朗普與鮑威爾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聯儲局的政策獨立性再次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