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之前試過「聽書」──輕按屏幕,AI朗讀者就會將書中內容在你耳邊娓娓道來,男聲女聲各有若干款不同聲線可供免費選擇,若是付上一筆小錢,更有真人名家配音師的版本可供選擇。但我始終喜歡不上這種新興的閱讀方式,但要說具體原因,一時也答不上來。
最近讀到一本書,其中兩段文字剛好解答了困擾自己許久的問題。書是寫盲人閱讀的情況,其中一段介紹有位盲人閱讀者每天都在聽書,但他還是非常迫切地想要買到盲文書籍。作者問都已經每天在聽了,為什麼還想摸書。盲人說:「聽書,好像是懷裏被人塞了一堆東西。而摸書,是自己主動走進去的,就像走進海裏,感受海水一點點地漫過腳面,那感覺太美妙了。」哇!豁然開朗。相比起盲人「摸書」明眼人「看書」的主動,「聽書」有一種被動感;前者是「去探索」,後者是「被灌輸」。
還有一段是盲人向作者展示手機如何為他讀新聞讀書籍:「語速飛快,我根本聽不懂。三倍速是他平時聽東西的正常速度。」我立刻打開聽書APP試了試:一倍速太慢,聲音遠遠落後於眼睛;三倍速又太快,即使有文字在眼前也完全聽不懂。兩倍速雖剛好可以聽懂,但可能「解碼」因加速而扭曲的聲線,需要更多的能量,兩倍速的聽書無法堅持太久,很快就頭暈眼花了。聽書之路,任重而道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