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超大號鉛字成抗戰勝利印記

  圖:1941年重慶大公報館遭到日軍轟炸損失重大,但仍堅持出報。(下圖)如今的《大公報》重慶舊址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大公報記者韓毅攝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全國廣播發布《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那一天,《大公報》第二版用超大號的五個鉛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國人民報告了抗戰勝利的消息。超大字體,象徵着超大的勝利,表達着超大的喜悅,更讓人聯想到14年全民族抗戰之艱苦卓絕,讓人回憶起4萬萬中華兒女飽受之屈辱傷痛。那一天,抗戰終於迎來了最終的勝利,中國人終於可以昂起頭顱,凡此種種激盪人心的情緒,都被《大公報》這五個大字標題濃縮其中,又酣暢淋漓地表達了出來。

總編輯親往排版房策劃版面

早在1945年8月10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就已傳開。時任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感到,這次抗戰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全面勝利,意義非同尋常,一定要使用醒目的大字號。

王芸生當時親自趕到排版房,與刻字師傅崔永超反覆研究字體字號,籌劃日本正式投降時的版面設計。但既有的字都嫌太小,於是,王芸生讓崔永超特意趕製了五個前所未有的超大號鉛字。

1945年8月15日,標有超大字號「日本投降矣!」的《大公報》出現在重慶街頭,迅速便被歡騰的讀者搶購一空。這幾個力透紙背的大字,將中國人自豪、喜悅、悲屈、苦楚等百感交集的心情完全地表達了出來,既激盪人心,又感人肺腑。\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