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主樓布陣/供樓負擔回落 刺激入市需求\布少明

  圖:香港樓價可負擔比率走勢

國際顧問機構最新公布的「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已連續十五年蟬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但其實香港置業負擔已經大幅回落,樓價自高位回落約27%。

根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數據,若以一個實用面積約500平方呎的單位計算,於2021年8月樓價高位、供款20年及七成按揭並以最優惠利率為基礎計算,當時供樓負擔比率為68.6%。

反觀現時樓價已由高位下跌約28%,加上去年9月美國踏入減息周期帶動本港按揭息率下調,以及今年首季居於私人物業的家庭月入中位數比起2021年三季度增加約13%去計算,置業人士現時供樓負擔比率已跌穿五成水平,最新7月份為48.3%,比起2021年高位減少大約20.3個百分點,顯示置業負擔顯著減輕,已非遙不可及。

隨着樓價回穩,銀行業界對按揭業務取態轉趨積極,近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推出低息按揭計劃吸客,亦有大型銀行上調物業網上估價,側面反映銀行業界對樓市前景的樂觀預期。上述跡象表明,香港樓市正逐步回穩,市場正在重拾動力。

本港資金充裕,為樓市創造上升的條件。金管局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本港定期存款數字錄約10.13萬億元,較4月時高位的約10.51萬億元減少約3.6%,反映資金已開始由定期存款流出。但本港存款總額仍持續增加,當中活期及儲蓄存款6月合計錄約8.54萬億元,較4月更增加約1萬億元或約13.2%,可見近月資金暫時轉至活期及儲蓄存款,顯示部分投資者正部署將資金投放在其他投資板塊。

供平過租 釋放購買力

假設目前約10萬億元定期存款中有1%流入樓市,即相等於1000億元成交額,若以樓價1000萬元單位計算,已相當於約1萬個置業需求。

樓市利好因素持續湧現,增加買家入市信心,加上美國年內再減息機會增加,相信會吸引部分資金流入物業市場。特別是「供平過租」的優勢擴大,不僅推動置業自住的需求,亦刺激投資需求,為下半年樓市價量提供上升動力。

(作者為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