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當局21日拍板2026年的政府總預算案。其中,各界關注的防務預算編列「天價」9495億元(新台幣,下同),年增率達22.9%,佔台灣地區經濟生產總值(GDP)約3.32%,這是台灣方面防務預算首次超過佔GDP3%。外界認為此舉是配合美國要求台灣提高對美軍購的要求。台灣輿論批評賴當局肆意揮霍民脂民膏,大幅提升防務預算必然嚴重擠壓民生經濟建設。
【大公報訊】綜合中新社、台媒報道:台灣當局行政主管機構21日通過2026年度總預算案,其中防務預算9495億元(新台幣,下同),佔GDP比重達3.32%,較2025年度增加1768億元,年增率達22.9%。
明年舉債總額將達4000億元
台當局當天討論通過2026年度總預算案,歲入編列28623億元、歲出編列30350億元,兩者相差1727億元,另加債務還本1265億元,2026年需融資調度2992億元,全數以舉債支應。若加計特別預算1008億元,明年度舉債總額將達4000億元。
分析防務預算構成,「軍事投資」「作業維持」及「人員維持」共計增列938億元。其中「軍事投資」為配合軍購案付款期程編列1616億元,比去年增加232億元。
此外,2026年度防務特別預算共編列1868億元,比2025年度增加959億元。其中,新式戰機採購399億元、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293億元,另有特別預算1176億元。
據外媒此前報道,美國特朗普政府曾多次施壓台當局增加防務支出,以購買更多軍武裝備。另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台美關稅貿易談判的文件指出,特朗普政府官員敦促台灣增加軍費或擴大軍購規模。還有多位美國政客甚至慫慂台當局提高防務支出升到GDP的5%。
台財政惡化狀況雪上加霜
台媒《經濟日報》此前刊發社論指出,增加防務預算無疑令台灣財政惡化狀況雪上加霜,既無經濟效益,更嚴重排擠社會福利及經濟建設支出。未來該預算若突破萬億元,將成財政「無底洞」,甚至危及台灣安全,台當局需為民眾深思遠慮。
台灣學者和政界人士指出,當前台灣的軍費負擔已然沉重,進一步提升軍費極可能導致社會資源分配失衡,對教育、社會福利、交通建設以及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支出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應。 而且台灣花「大價錢」對美軍購還不一定買來「好貨」,此前就曝出多則對美軍購的負面消息。2023年底,美國防部公布的報告顯示,台灣當年收到美國提供的軍備中,有彈藥過期、包裝混亂,防彈背心潮濕發霉等情況。2024年,美媒披露製造「愛國者」導彈的知名美國軍火商「雷神公司」,這幾年來惡意哄抬對外軍售案的價格,其中台灣是最大受害者。
此外,美國對台軍售的武器持續延宕,譬如F-16V戰機等重點武器遲遲未交付,引發許多質疑聲浪。據美國智庫2024年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積欠台灣價值高達約6570億元的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