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珍貴史證/「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原址照片首公展

  圖:「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所在地的照片,首次在公眾場合展出。\大公報記者鄭雷攝

在展覽的第二展區「血濃於水 烽火旌旗」的第二部分「香港的淪陷」中,有一張拍攝於1941年的照片,向觀眾展現了位於皇后大道中18號的前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所在地的情況。

從美國一所圖書館取得

「這是這張照片首次在公眾場合展出。」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香港史專家劉蜀永向《大公報》表示,如今的皇后大道中18號是新世界大廈,但街道地址在1965年發生過變化,由於一直未能確定之前該門牌的對應建築,因此照片一直未有公開。經考證,原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位於太平行一間餐廳的二樓。這張照片是近期與香港歷史博物館核對後,從美國一所圖書館取得,並首次在公眾場合展出。

劉蜀永表示,今次展覽將全國抗戰史和香港抗戰史結合在一起,更加突出說明了「香港與國家共命運」。當時,抗戰期間,英國把香港當做殖民地,認為守不住且不想浪費資源,僅抵抗18天。香港淪陷期間,日軍製造多起慘案;強迫市民「歸鄉」,對老弱病殘直接斬殺拋海;發行無保證金軍票強迫市民用港幣兌換等。而東江縱隊作為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隊,也是香港淪陷期間唯一一支從建制上始終堅持抵抗的部隊。當時的澳門雖未被日軍佔領,但民眾也透過不同方式積極為抗戰作出貢獻。\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 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