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嘉賓駐足細閱 讚展覽培養愛國心

  圖:嘉賓駐足細閱 讚展覽培養愛國心

盧寵茂:銘記抗戰勝利歷史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80年前《大公報》「日本投降矣!」報道抗戰勝利的展板前駐足細閱良久,他表示由1931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我們得到和平,得到最終的勝利,要銘記歷史:「這段歷史很寶貴,所以當我看到《大公報》的展板時很感觸,希望我們永遠得到和平!」\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

施俊輝:辦連串學校紀念活動

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表示,這次巡迴展覽非常有意義,透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可以教導同學更加珍視和平,在求學時期裝備自己,將來為國家為社會作更大貢獻。他指出,教育局有一連串紀念抗戰勝利活動在學校舉辦,並製作AI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在學校巡迴展覽,以生動方式讓同學們與抗戰烈士互動交流,希望讓下一代更了解抗戰歷史,提升國家歸屬感及民族身份認同。\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

吳秋北:觀展學歷史有意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展覽中有不少內容令他深受教育。「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我們民族遭受外敵侵害,一起抵禦外侮,是一個偉大的壯舉!」他表示,參觀展覽對於學習歷史,了解國家發展,有許多意義,更激發了國人奮發自強,在民族復興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大公報記者 義昊

何君堯:四方面落實愛國教育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身穿中山裝到場參觀展覽,形容「尊重這一莊嚴的場合,要穿我們中華民族的衣服」。他認為,青少年教育要從小抓起;又建議香港社會應該從學校、傳媒、網絡和非政府組織四個方面,落實更加長遠並具延續性的愛國主義教育計劃。\大公報記者 陸九如

簡慧敏:增強國民身份認同

立法會議員簡慧敏表示,香港年輕一代通過了解抗戰歷史,不僅可以增強國民身份認同,還樹立了未來服務社會、貢獻香港以及祖國的理想。「人要有根,才能向上成長。」簡慧敏認為,找到自己與國家血脈相連的歸屬感非常重要,香港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要繼續努力。\大公報記者 陸九如

王惠貞:繁榮穩定來之不易

港區全國政協常委、九龍社團聯會會長王惠貞說,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很少有機會接觸和了解這段歷史,教科書很少提及有關內容,希望透過這個展覽,讓市民了解到今日國家的繁榮穩定,實是來之不易,今日內地和香港有安穩的環境,讓人放心地工作和讀書,全賴先烈無畏的犧牲。我們緬懷先烈,要以史為鑒,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環境和發展機遇。\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梅李玉霞:盼多辦這類展覽

香港會展中心董事總經理梅李玉霞說:「還在唸書的時候,曾經觀看過抗戰電影,片段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無法忘記,日軍殘暴的程度,令人髮指。過去香港較少這些展示抗日的活動,希望以後多舉辦這類展覽,讓香港年輕人了解到歷史真相。」\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莊紫祥:先烈故事助青年成長

全國政協委員莊紫祥表示,從展覽中見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無論在內地或海外,中國人民都展現出堅不可摧的精神,立志拯救祖國,為下一代創造安全環境,讓他們能夠更好生活。他的家鄉也出了四位抗日英雄,看到展覽的一幅幅圖片、一個個故事,令他很感動。他相信,了解更多先烈的故事,有助年輕人更好成長,鼓勵他們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霍震寰:助年輕人了解抗戰

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感慨說:「世界和平來之不易!當今世界上仍有許多地區處於動盪之中,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生活在安穩的環境中,正是因為國家日益強大,才能遠離戰火。」霍震寰表示,是次展覽匯集了許多珍貴歷史資料,相信能夠幫助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深入了解抗戰的歷史。\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