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之一,港人的生活習慣被視為長壽密碼,包括清淡飲食和健身習慣。其實體育活動不僅有益健康,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着力點。國務院總理李強昨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體育產業新增長點,這為香港發展體育經濟提供了重要啟示。
香港的體育消費呈持續增長態勢。據統計,2024年香港居民花在運動服裝、體育用品及相關設備方面的金額超過200億元,而體育產業的整體增加值約38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5%,涵蓋更廣泛的賽事門票、廣告支出、服務培訓和商品銷售。例如,去年香港舉辦了不少政府資助的「M」標誌大型體育賽事,帶動了額外消費。
但相比一些先進地區,香港在體育場地覆蓋率、市民運動比率方面還有差距,這差距意味着香港在推廣體育運動、刺激體育消費方面尚有很大潛力。近年來,隨着香港健兒在國際賽事上屢獲佳績,提升了本地體育氛圍,帶動更多市民參與體育運動。特別是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主辦其中8項賽事,這會進一步推動香港的健身熱潮,相關消費也會水漲船高。
趁着十五運東風,香港可因勢利導,加強體育設施建設與升級,提升市民的體育參與度,並吸引更多國際及國內的賽事在香港舉辦,帶動建築、工程和維護產業的發展,並刺激餐飲、零售、酒店住宿等周邊商業。同時,香港可探索、打造體育產業鏈,推動體育用品升級和供應鏈整合,吸引生物科技、製藥和中醫藥產業來港投資,將香港的康復醫療品牌推向世界。
體育旅遊是大勢所趨,香港要打造一批金牌體育項目,包括馬拉松、賽馬等,吸引全世界的體育迷來港參賽、旅遊及消費。特區政府多年前已提出發展體育產業,成效顯著,未來可結合文旅等範疇的發展政策,出台更具針對性舉措,強化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