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O的構想由中國科學院高能所2008年提出,2013年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支持,並在同年得到廣東省支持,2015年啟動隧道和地下實驗室建設。
JUNO核心探測器為有效質量達2萬噸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中心探測器),安置於地下實驗大廳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徑41.1米的不銹鋼網殼作為主支撐結構,承載包括35.4米直徑的有機玻璃球、兩萬噸液體閃爍體、兩萬隻20吋光電倍增管、兩萬五千隻3吋光電倍增管以及前端電子學、電纜、防磁線圈和隔光板等眾多關鍵部件。
大公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JUNO在建設過程中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這不僅推動基礎科學研究,還顯著拉動了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與創新發展。例如:中國成功研製全球首款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噪聲控制和陰極均勻性等核心指標達國際最高水平,獲得中、美、俄、日、歐盟專利,打破國外公司長達30年的技術壟斷,且成本降低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