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世界長壽之都

香港是世界有名的長壽之都,人均預期壽命還在不斷延長。香港精算學會昨日發表報告,分析2014年至2021年間來自13間保險公司的逾10萬宗理賠個案,指出香港女性由1993年的85歲增至88.6歲,男性則由80.2歲升至84.2歲。

上述數據與其他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大同小異。特區政府去年發表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香港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7.9歲,較2022年增加1.1歲;香港男性為82.5歲,增加了1.8歲。根據聯合國人口司於今年初發表的統計數據,香港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8.71歲,為全球第一;香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2.38歲,位列全球第二,與全球第一的瑞士男性的82.42歲相當接近。

香港人為何長壽?良好醫療制度、熱愛運動及健康飲食等生活方式、氣候宜人和環境優越等,被視為主要原因。事實上,衡量一個地方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素如何,人均預期壽命是比人均GDP更有說服力的硬指標。包括美國在內,不少發達經濟體的人均GDP高過香港,但人均預期壽命卻明顯低於香港,哪個地方生活質素更好可見一斑。

長命百歲是幸福的象徵,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不少挑戰,包括人口老化下的勞動力不足、高昂醫療成本、年輕人負擔沉重等等。香港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完善的人口政策,這包括推出更有力的鼓勵生育措施,以及進一步完善以吸引人才為核心的移民政策。發展銀髮經濟,激活長者工作能力及消費能力,也可以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平台。

還要看到,香港在「三高」環境下的居住環境逼仄、工作時間長、職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導致香港人的精神「壓力山大」,患情緒病的比例居高難下,這些問題都影響生活質素。特區政府近年來推出不少政策,着手緩解這些問題,取得了不少成效,未來需要加倍努力,將香港建設成為既長壽、更宜居的城市,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