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聯大是我輩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算上這一次,我已三至昆明,可前兩次來去匆匆,沒時間一訪聯大舊址。這次專門留了半天時間,前往「朝聖」。
聯大舊址及博物館在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聯大校門、教室是復原的;李公樸、聞一多兩位先生的衣冠冢,「一二·一」運動中殉難的于再、潘琰、李魯連、張華昌四烈士之墓,卻是舊物。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聯合辦學的故事耳熟能詳,這次參觀博物館發現一份布告,卻是以前不曾留意的。抄錄如下:
查臨時大學近由長沙遷昆明,各大學生徒步前往,今日(十六)可抵本縣住宿。本縣無寬大旅店,茲指定城廂內外商民住宅統為各大學生住宿之所。民眾或商民,際此國難嚴重,對此復興民族領導者──各大學生務須愛護借重,將房屋騰讓,打掃清潔,歡迎入內暫住,並予以種種之便利。特此布告,仰望商民一體遵照為要。
布告上的簽署人是當時玉屏縣縣長「劉周彝」。長沙臨時大學組建於一九三七年十月。當年底,南京陷落,武漢告急。一九三八年二月,長沙臨大師生分批西遷昆明,其中三百名師生徒步橫穿湘黔滇三省,途經玉屏,受到禮遇。我查了資料,關於這位劉縣長,所獲甚少。因這份布告,劉縣長名垂青史。
在舊址,我再一次讀了西南聯大紀念碑。馮友蘭先生在碑文中說,「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中國文明延綿不斷,與崇文重教之精神密不可分。劉縣長的布告,讓人看到這種精神,以及社會在此精神薰染下對青年學生的愛護,而這正是西南聯大不朽事業的社會根基。由此再讀那段歷史,更覺博大深沉。(滇行六記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