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五歲,帶她去露營一次以後,她開始對各種兒童小帳篷痴迷。但凡看到兒童玩具小帳篷之類的視頻,都嚷嚷着要買,幾次未果之後,又對快遞來的包裝紙箱感興趣。她會把大個頭的紙箱改造成一個小房子,下面鋪上地墊,晚上還要睡在裏面。
幾次溝通都不行,妻就在她熟睡之際,把她再次抱回床上來,一覺醒來,女兒發現在床上,感覺不可思議,繼續躺到她自己製作的「小窩」裏玩耍,樂此不疲。
我把這個情況說給母親聽。母親聽後大笑:「你小時候也這樣,喜歡在屋後的小樹林裏,找兩三棵距離較近的樹,橫着綁上竹竿,上面搭上塑料布和茅草,要在下雨天躲進去住。你和我孫女一個脾性愛好。」
聽到母親這麼說,我又回憶起少年時,自己在蚊帳中用乾電池做電源,拆掉手電筒裏的燈泡,自製了一個晚間照明的小燈,還在文章內貼上自己喜歡的報紙,報紙上用漿糊黏上自己臨摹的毛筆字,一時間,以為那就是樂園。
搭建自己的「小窩」,這或許是出於生存本能,是人和動物與生俱來的天性。你看那些鳥雀,哪個不是生來就會銜草搭窩?
聽到我的論斷,一位做裝修的朋友告訴我,以他多年的裝修經驗,相當一部分人都對微縮景觀感興趣,很多情況下,山河無法移植到室內,就用微縮景觀來代替,對於很多小而精的東西,很多人也沒有免疫力,比如:萌寵、玩偶、手把小物件……
近日,讀《浮生六記》,裏面有這樣一個段落:「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這也是沈復的奇特經歷,以蚊為鶴,以煙為靄,這應該可以看成是沈復的心靈「小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