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慧言真語/國家「十五五」時期香港要大有作為\王惠貞

一、深刻認識「十五五」時期的複雜環境與戰略機遇

「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

從國際層面——全球經濟格局正加速調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上調至3.0%,2026年將進一步升至3.1%。這一預測表明世界經濟形勢開始呈現積極態勢,但與此同時,科技競爭的加劇、地緣政治衝突等風險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眾多,外部環境依舊嚴峻複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仍在持續演變,充滿變數。

從國內來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2025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尤其在科技創新方面,重大成果不斷湧現,大國重器和大國工程在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接連取得突破,充分彰顯了我國作為製造強國的硬核實力。今年7月,國產航母山東艦訪港,更是讓全港市民為國家的強大感到無比自豪。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挑戰也日益嚴峻,這些問題相互疊加,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困難。

二、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階段性發展要求

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階段性要求。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高質量發展轉型攻堅。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核心在於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央強調要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升級,這是「十五五」時期的重要任務。只有通過不斷提升產業的質量和效益,才能在全球經濟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深化提升改革開放。「十五五」時期,需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聚焦關鍵領域,大力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確保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對標國際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力。

三是更好統籌發展安全。當前,外部打壓遏制不斷升級,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率增多。必須將安全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全過程,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

新時代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需要新提質。我們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既要當好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窗口,也要成為國家與世界合作的橋樑。

當前香港開啟了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秩序得以恢復,營商環境更加穩定。今年前7個月,訪港旅客同比增長12%,約達2800萬人次。多家國際企業落戶香港和遷冊來港,事實和數據體現了香港的吸引力和發展活力。

三、香港可發揮所長的方向

香港應着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所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一)人才方面

香港具有國際化的獨特優勢,中西文化交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和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對人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在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香港的獨特優勢更加凸顯。前不久,特區政府快速反應,積極接納從海外回流的留學生。未來,香港要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動,打造聚才引智的生態圈,吸引更多國際高端人才,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持。

(二)金融方面

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穩固。今年首7個月,港交所IPO募資額達1280億港元,同比增長6.1倍,全球排名第一。至今年7月,香港單一家族辦公室數量已超過2700家,其中過半數資產規模超過5000萬美元。2025年首五個月已協助50家家辦落戶或擴展業務,較去年同期增長19%。資本的流向充分顯示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和對香港的信任。

未來,香港要繼續拓展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加強與內地的合作,進一步拓展人民幣計價產品,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融資合作,助力促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應用,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服務國家金融對外開放戰略。

(三)維護國家安全方面

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為香港長治久安提供了堅實保障,但我們也要警惕「軟對抗」等隱蔽風險。社會穩定來之不易,各界需要增強憂患意識,在教育、媒體、網絡等領域主動宣傳正確的價值觀,抵禦外部勢力的滲透干擾。只有在安全的環境下,香港才能聚焦經濟民生,提升治理效能,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未來,香港要繼續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體系,加強執法力度,防範外部勢力的滲透和破壞,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築牢安全防線。

面對「十五五」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香港應立足自身優勢,積極主動作為,堅守安全底線,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香港力量。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九龍社團聯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