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合資車企內地市佔率 近五年減半

  圖:鞏旻表示,中國車企呈現三大發展機遇。

【大公報訊】隨着內地「反內捲」調整初見成效,瑞銀全球研究部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認為,7月起汽車行業價格戰趨緩,惟市場整合仍需較長時間,預計合資車企內地市佔率由2020年60%降至今年約30%,且料今年內地電動車的滲透率將達50%以上。

鞏旻表示,儘管面臨西方關稅壁壘和內地市場競爭加劇,中國車企仍呈現三大發展機遇,包括2030年國內市場份額向90%滲透、高端化轉型以突破傳統西方車企壟斷,以及出口市場每年百萬量級增長。他進一步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在2025年已佔據全球30%的產銷份額,其中自主品牌佔全球20%市場份額,而在電動車領域佔比高達60%,電池產業更佔據全球70%至80%份額。

國產汽車出口轉向高端化

近年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化進程不斷加速,鞏旻認為,Robotaxi的市場容量巨大,內地可達2000億美元量級;而海外(除卻美國)亦可有2000億美元的空間。他預計,今年下半年Robotaxi的成本可以控制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下,預計明年上半年,有望實現單車層面轉盈,而目前百度(09888)已經實現。

至於出海方面,鞏旻分析,現階段中國車企出口仍以中低端車型為主,但部分企業已開始通過提升產品力如配置、做工等,以及定價策略構建品牌形象。他指,東南亞因地緣政治友好、華人資源豐富及政策支持,如泰國電動車激勵政策,成為愈來愈多中國車企出海首站,拉美則為第二重點區域。

鞏旻認為,中國車企出口從過去10年百萬輛級到如今五、六百萬輛的規模,真正全球化才剛剛開始,「建廠本地化」需時間沉澱,未來布局將更全面。

此外,現時香港電動車滲透率達70%,鞏旻表示,大灣區融合帶來跨境用車便利,儘管香港規模小,但具有「國際化試煉場」和品牌展示價值。不過,他坦言,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監管方面,香港雖有零星試點,但整體制度對創新科技兼容性仍不足,網約車合法化進程緩慢即是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