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展廳裏,穿着香港青少年軍制服小小身影格外引人注目。9歲的何思諾與黃曉琳是一對好拍檔,即將升讀四年級的兩位小姑娘,在講解抗戰故事時都條理清晰,參觀者都聽得很認真。
「歷史並不遙遠」─對思諾而言,這句話不只是展覽的主題,更是藏在奶奶的回憶裏、藏在她講解的每一段歷史中。「第一次當講解員是在紅磡的展覽,那時候我才8歲!」說起自己的「工作經歷」,思諾的眼睛亮晶晶的。面對陌生的參觀者,她會主動上前邀約講解。記者好奇她「這麼小怎麼不緊張」,她仰着小臉笑:「唔緊張,因為可以提升我哋溝通能力,同大家分享故事很開心!」
思諾告訴記者:「爸爸的嫲嫲曾親身經歷過抗戰時期」、「爸爸總跟我說,那時候過得很不容易。」小小年紀的思諾,記住了爸爸的話:「我就想知道,抗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和結束?那些為國家犧牲的人,到底付出了多少?」源於這份好奇與疑問,她主動報名為講解員,親手「觸摸」那些課本之外的歷史。
思諾說到這裏仰着頭突然反問:「點解(日本)要攻擊我哋中國人?」她看看記者,又看看另一名同伴。
曉琳與思諾同齡,年紀雖小,講解起來卻不含糊。她負責電影相關展區──從抗日戰爭的勝利歷程,到戰後國家的慶祝場景,她都能說得條理清晰。她筆直地站立,勁頭十足地說「再多幾天也可以呢」。
連續幾天的講解,對歷史的認知也悄悄改變着曉琳。知道抗戰歲月的不容易後,她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不會那麼嬌氣啦,會更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沒有複雜的大道理,卻透着孩童最真摯的成長。\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李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