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史上有很多偶然事件,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就是一個例子,他因為一場意外的感冒,從一位文藝愛好者變成了多產的作家。
時間回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年僅二十歲的狄更斯對戲劇充滿熱情,一心夢想成為演員。他寫信給倫敦科文特花園劇院經理,尋求試鏡機會,自稱對人物有着敏銳的洞察力,能將觀察所得生動地表演出來。經理回覆說,他們正在排演《駝背》和招聘演員。於是狄更斯決定前去一試,還專門請來姐姐范妮當鋼琴伴奏。可是很不湊巧,在節骨眼上狄更斯得了重感冒,完美地錯過了面試。等到劇院下一季再招聘演員時,狄更斯已經當上了議會記者,正是這份工作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踏上了作家之路。多年後,狄更斯在寫給朋友的信中仍遺憾當年錯過了試鏡,「看看我離另一種生活有多近」。他說自己仍然想念着劇院,但「造物主注定讓我成為劇院的承租人」,意指他常以劇作家的身份租用劇院排演自己的劇本,而不是作為一名演員在舞台上表演。
狄更斯為何鍾情演員職業?在傳記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看來,「他天生就是一塊演戲的料」。狄更斯不僅從小就喜歡表演,在五歲時,父親常常帶他去當地的酒吧,在那裏他會朗誦和唱歌,《貓糧販》是他最喜歡的歌曲之一,而且他擁有與生俱來的演員天賦,他自稱在戲劇表演方面的才能優於文學,相比其他任何工作,他更喜歡演戲。此言不虛,年輕的狄更斯有一張漂亮、白皙的臉蛋,頭髮捲曲,眼睛湛藍,面部表情豐富,嗓音靈活多變,活脫脫自帶明星範兒。據說他能模仿多種人的聲音,男女老少以及倫敦貴族和鄉下佬都行,他還擅長模仿表情,從一個天真的學生到一個貪婪的吝嗇鬼,他都扮得維妙維肖。
事實上,在狄更斯成了作家之後,也並未真正放棄演員夢,反倒在朗誦會中找到了表演機會。狄更斯的女兒瑪米在回憶錄中稱,父親在寫作時,經常突然從書桌跳起來,走到最近的鏡子前,表演他剛剛寫作的內容,他做出各種表情,發出各種聲音,試圖從觀眾的角度來檢查他筆下的描述是否符合邏輯,然後再衝回書桌重新寫起來。據劇院經理形容,狄更斯在準備朗誦會時,會從讀本中挑選出自己的作品進行編輯,在上面劃線和做標記,並寫下舞台指示,和劇院排戲如出一轍。
一八五三年對狄更斯來說,是在眾人的喝彩聲中度過的。他在伯明翰市政廳舉行了公開朗誦會,包括小說《聖誕歡歌》《爐邊蟋蟀》等,這也是他首次登台朗誦自己的作品。他此後的幾次朗誦會大受歡迎,吸引了上萬觀眾,有報紙形容,人們群情激動,「大家笑着,喊着,感覺好像一齊騰飛到雲端裏去。」比如,狄更斯在愛丁堡朗誦的第一夜,因他太受歡迎,門票超賣了,觀眾為搶座位瘋狂地往裏衝,眼看情況就要失控,狄更斯提議換到更大的地方去朗誦,或者乾脆取消。結果觀眾都不答應,有人喝倒彩,更有人高呼:「請快念吧!狄更斯先生!大家馬上會安靜下來。」還有一次,狄更斯在漢諾威廣場朗誦《匹克威克外傳》中的一場,蘇格蘭作家卡萊爾應邀前來觀賞。活動結束後,卡萊爾對狄更斯說:「你真行,單獨一個人演出了所有的角色。」第二天,他還向狄更斯最小的妹妹稱讚道:「狄更斯表演得好極了,可以說,他勝過世界上任何名演員。整場朗誦會戲劇效果拉滿:悲的、喜的、英勇的,都由他一人包辦了,使我們整個晚上笑聲不絕,甚至笑得有失體統。」卡萊爾將狄更斯的朗誦會稱為戲劇表演,等於高度肯定了狄更斯的表演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狄更斯也在大西洋兩岸進行巡迴朗誦會,作家馬克·吐溫是其中一位非常捧場的座上客。他曾描述狄更斯在朗誦會的超高人氣:「一位精神矍鑠的瘦腿老先生,精心地打扮自己,尤其襯衫前襟上還戴有鑽石飾品……狄更斯本人來了,他出現在舞台上!」
歷史不能假設,我們無從知道如果表演成了狄更斯的主業,他能否把寫作當成自己的副業。但顯而易見的是,若不是那場意外的感冒,他不會走上寫作之路,我們也就無緣領略他那些文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