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根據市場預測,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每年需要至少1.1萬億美元的投資來緩解及適應氣候變化,而實際資金缺口達8000億美元。金管局總裁余偉文透露,今年以來香港的可持續債務市場繼續穩健增長,2025年上半年發行總額估計可達到343億美元(約2677億港元),按年升15%。
綠債發行連續七年冠亞洲
余偉文表示,亞洲需要成熟和完善的可持續金融生態圈,以有效調動資金和促進可持續投資,並協助業界把握發展機遇和管控氣候風險。這也是金管局在2024年推出「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的原因──借力香港作為區內可持續金融中心的地位,貢獻於亞洲以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在「行動計劃」的落實過程中,他表示看到不少積極的發展趨勢,也致力於協助業界把握相關機遇。首先,亞洲地區可持續債務市場保持較強的增長勢頭,吸引歐美投資者關注亞洲市場。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包括債券及貸款)達844億美元,按年升61%。其中,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達431億美元,當中私營機構發行人約佔80%,並自2018年起連續7年居亞洲區市場的首位。
今年上半年香港的可持續債務市場發行總額,估計可達到343億美元,按年升15%。被問到香港可持續債務市場下半年預測,金管局助理總裁許懷志表示難以估計,但國際增長趨勢持續,且下半年減息預期,及國際投資者有意分散投資,希望可保持上半年增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