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書,是我外出旅遊的必選動作。此次去雲南,事先做了功課。在入住的酒店不遠,便有個「西站舊書交易市場」。放下行李,趕緊前往。地方不大,一排店面,大概十來家,多數像庫房,書的質量很一般,大學教材、地攤讀物不少。唯一家名為「書必銀書行」的,整潔亮堂,掛着一副對聯:「讀書不分貴賤,有信則靈;生意不分大小,有利則成」,很是曉暢明白,如是老闆自撰,不失為解人。店中雲南地方文史以及少數民族研究資料頗多,但我對此素無研究,大致翻翻而已,無所獲。
網上介紹昆明還有個潘家灣舊貨市場,「舊貨」當然包括舊書。此地據說規模甚大,媲美北京的潘家園,但生意主要在周六日,而我在雲南的行程卻是周一才抵達周六一早便離開,完美錯過。不過,舊書業蕭條的當下,潘家灣是否給人驚喜,只好留待下次了。
接下來的幾天,在聯大舊址、雲南講武堂的文創書店,都沒有找到可看的圖書,倒是昆明老街的「東方書店」讓我盤桓許久。書店創立者王嗣順,是昆明本地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外語系。西南聯大時期,許多文化人來這裏看書,也買書。汪曾祺在《讀廉價書》中說,「到了文明街,出脫了字典,兩個人便可以吃一頓破酥包子或兩碗燜雞米線,還可以喝二兩酒。」「出脫字典」的地方,或許就是這家東方書店。
如今的書店是原址重修的,二層小樓,古香古色。和多數網紅書店一樣,除了書還有文創和咖啡。而店中的顧客,大多忙着凹造型拍照,無暇翻書。其實,店中書的總量雖不多,但有新書也有舊書,有中文也有外文,細細翻檢,自有一番意趣。店中陳列的劉文典先生哲嗣劉平章等藏書專櫃,更拉近了讀者與歷史的距離。昆明訪書雖無斬獲,卻在這裏走進了可觸摸的歷史,也算收之桑榆了。 (滇行六記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