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以盛大的閱兵儀式與各國人民一道紀念歷史正義和平的來之不易,牢記共同開創光明未來的世界使命。是次閱兵儀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強大的軍事國防裝備和雄厚的作戰部隊,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無論是歷史過去還是全球格局變化的當下,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雄渾壯觀的閱兵儀式讓筆者在感受祖國強大國防和軍事力量而倍感光榮和自信之際,更對香港在不偏不倚地實踐「一國兩制」的未來充滿着由衷的自豪和期待。
家國自豪轉化為發展動力
首先,九三閱兵對於香港而言,是一場不忘歷史,銘記和平意義的記憶召喚。
抗日戰爭是中國全體人民的保衛之戰,正義之戰,也是香港實踐國家認同、家國一體的身份之戰。在抗戰期間,香港成為了抗日物資運輸和情報周轉的不可或缺樞紐之一,也成為國際救援的重要通道。「七七事變」後,數十個以抗戰為宗旨的社會團體在香港成立,積極展開了募捐活動。在日軍侵犯華南後,香港同胞更是勇於殺敵於前線,營救內地進步文化人士和在敵後進行廣泛的抗日文化宣傳。
1938年10月下旬,中共東南特委通過香港黨組織,在港澳組織大批青年回惠陽參加抗日工作。20天內就有7個救亡工作隊200餘人前往惠陽,到年底又增至500餘人。其中,香港組織了15個工作隊,這些人成為日後組建抗日游擊隊的基本隊伍。由新界原居民子弟所組成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更是成為香港抗戰的核心力量。
勿忘歷史,不僅是要銘記當下的和平來之不易,更要牢記香港始終都是內地抗戰以及中國站起來、富起來的民族復興道路重要的一環。
其次,九三閱兵是對制度優秀、國防強大、道路自信的家國情懷的自豪彰顯。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帶來了萬眾一心,發展建設的制度基礎和群眾力量,而雄厚的軍事和國防實力更是向世界昭示着國家捍衛主權,維護國安的決心,更是體現了作為有責任擔當的世界大國,有能力為世界和平和正義貢獻自己的力量。對香港而言,這種家國自豪感更來自於獨特的道路自信。這種自信不僅體現在於內地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更體現在敢於在港澳地區「兼容」和「接納」資本主義制度,實行「一國兩制」。國強則民安,國安則港榮,祖國內地始終都是香港的強大後盾,這不僅是因為「一國兩制」史無前例的創舉帶來了人心穩定的制度基石,也是因為強大國防而支撐起的繁榮發展的軍事基礎,帶來強烈的民族自信和道路認同,這毋庸置疑地進一步轉化為港澳地區發展的內在動力。
最後,九三閱兵更是對「一國兩制」實踐下的香港,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冷戰、技術戰、關稅戰的角逐中,轉換角色身份、革新自我結構及實現獨特價值的歷史叩問。銘記抗日的沉重、紀念戰爭的勝利不是歷史的結束,是對當下居安思危的意識喚醒,是對防患於未然的醒目譬喻。面對中美的衝突升級和對抗加劇,香港要如何成為國家突破圍堵的「超級聯繫人」,如何維護好香港的社會安全,避免成為西方反華勢力在地緣博弈棋盤上的「被動棋子」——這只不是香港一個「城」的任務,更是700多萬香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年義不容辭的當下使命。
不忘「來時路」強化責任擔當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香港是香港居民的家,也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的命運與祖國的繁榮穩定始終緊密相連,而建設香港更是建設中國的不可或缺一環。抗戰是每一個香港人都不可忘卻的歷史記憶,是香港社會發展至今的「來時路」,也是未來香港發展的「警示鐘」。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同時也是紀念香港市民與內地民眾一同抗戰的光榮歲月,紀念當下和平穩定的來之不易,更是紀念國防強大下制度優秀、人心所向的獨特政治實踐。不忘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面對將來,在強大的國防加持下,強國的和平崛起必然會帶來香港的新傳奇、新篇章。
安徽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安徽省僑聯副主席、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