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證監會與金管局發布年度報告顯示,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銷售總交易額,去年錄得破紀錄的6.07萬億元,同比增長達40%,而股票掛鈎產品依然是最受歡迎的結構性產品種類。
數據顯示,2024年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的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總交易額同比飆升40%,至破紀錄的60730億元。而且所有主要投資產品種類均錄得顯著的銷售增長。認可集體投資計劃的銷售上升96%至14000億元,而非認可集體投資計劃則增長50%至8440億元。結構性產品及債務證券的銷售分別同比上升30%及29%。
值得留意的是,股票掛鈎產品依然是最受歡迎的結構性產品種類,其銷售達17290億元,同比增長43%。此外,去年的高息環境下,貨幣市場基金及主權債券因風險較低,佔大型公司呈報的首五大集體投資計劃總交易額的比例由2023年的76%升至80%。主權債券亦受到投資者歡迎,佔去年所銷售債務證券總交易額的49%,而前年則為44%。
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表示,投資交易的強勁增長,反映投資者對香港投資市場活力的信心及興趣,並支持市場生態持續增長和發展。調查結果有助監管機構因應市場發展更有效地協調和落實監管工作,從而保障投資者。
另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表示,產品銷售顯著上升,突顯了不少機構對香港金融市場的投入及投資者對市場的信任。證監會會堅定不移地建立穩健的監管框架,保障投資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