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微篇/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周八駿

11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時,國際社會就開始討論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爆發。多年來,隨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全面深入加速演變,相關的討論和爭論愈益增多。一些人稱,人類所面對的是類似一次大戰前的局勢。另一些人稱,當前世界局勢更像二次大戰前。

2022年2月俄烏衝突發生以來,傾向性的視角是參照二戰。西方所謂不能以「綏靖主義」對待俄羅斯,便是一例。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顯著調整拜登政府的對俄方針,美西方評論界產生所謂「新雅爾塔」的議論,也是把變亂加劇的全球局勢類比二戰。

人類歷史有其延續性,在這樣的意義上,借鑒一戰和二戰對於分析當前世界大勢有一定價值。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史無前例的,不可能、也不能夠以一戰和二戰的經驗來認知。

一次大戰交戰各國本質上都是帝國主義。二次大戰情形複雜,發動戰爭的德國、日本和意大利是帝國主義,蘇聯、中國、美國、英國等國的社會制度不都一樣,是在共同抗擊德日意上結成反侵略同盟。二戰結束後,蘇聯與美英很快分裂,構成兩大對立陣營,陷入冷戰。

一戰和二戰,充分暴露帝國主義對外擴張和侵略的本性,但是,作為其基礎的資本主義具有生命力。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蘇聯為首的陣營瓦解,冷戰結束,資本主義達至巔峰。然而,進入21世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連同政治制度和社會其他制度呈現空前危機。人類正面對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三重國際格局調整相重疊;當前全球局勢是三重國際格局調整的表現。

一、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格局面臨解體。俄烏衝突的本質是俄羅斯在普京總統領導下,努力衝破冷戰結束後俄羅斯遭美西方遏制和圍堵的困局。

二、二戰結束後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無法繼續。全球南方愈益強烈地推動國際秩序變革。第六次中東戰爭的本質是,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國家以及伊斯蘭國家,頑強地挑戰二戰後英美造成的中東格局。發人深思的是,特朗普親手否定美國負責建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我國在東海、南海所維護的是二戰勝利成果。

三、全球重心加速由西方向東方轉移,東升西降趨勢不可阻擋。特朗普正在把美國推向內戰。美國和西方其他不少國家內部的制度性結構性矛盾加快惡化,看不到出路。以北約為標誌的跨大西洋聯盟,是二戰後美西方主導全球格局的基礎,而今,正加速分裂。環視全球,中國是擁有強大自主戰略能力來推行目標明確方向路徑正確的自主戰略的唯一全球性大國。

2025年9月3日,北京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舉行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閱兵,既是中國向世界展現強大的自主戰略能力,也是向人類提供在史無前例的歷史關頭做正確抉擇的中國方案。

中國堅決反對把人類拖回叢林時代,並真正貫徹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中國不僅推動全球性大國和區域性中等強國以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地緣政治經濟分歧,而且扎實推進全球南方加強團結,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注入正能量。

中國堅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推動相關國家間建立「自己安全別國亦安全」的制度性安排。持久安全不建立在暴力之上,而存在於相互尊重、和平共處。

中國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也不受第三國影響,努力避免形成陣營對抗而增加全球性熱戰風險。

中國堅決維護自身發展權益,同時努力促進全球南方共同繁榮。當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脅不是由於貧困,而是來自超級大國維護日益衰落的霸權。但是,世界可持續和平有賴於人類共同富裕。

一戰和二戰共同的根本教訓是,大國和強國缺乏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把地球看作叢林而不是人類共同家園,勢必弱肉強食。一些國家缺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強大軍備能促使它們三思而行。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