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食 色/爽口竹昇麵\判 答

要說廣東人多愛竹昇麵,大概就像川渝人離不開辣椒,北方人摯愛酸菜一樣,屬於骨子裏的親近。不信就去廣州老城區,隨便一家麵店,只要老闆敢掛出「竹昇麵」仨字,基本就是在拍胸脯跟你保證──我這店,手藝祖傳,絕不會差。

竹昇麵,名字聽着頗有江湖氣,誕生也全靠真功夫,從配方到製作工序,都堪稱獨一無二。秘訣之一,上等麵粉加鴨蛋,不添一滴水。怎麼做?就要說到第二步,也是最有視覺衝擊力的「竹昇」了。製麵師傅騎在大竹竿的一端,以身體重量反覆彈跳,用固定節律一起一伏,另一端按壓在麵團上,麵團受力均勻密度變大,口感才能無比彈牙。一聽便知,這可不是輕鬆的事兒,力道輕了,麵質鬆散無筋骨;力道重了,則易壓死麵筋,缺失活性。所以不僅駕馭竹竿需要純熟技巧,就連師傅的體重也有要求。千錘百煉之下,麵團中的筋絡被馴服、延展,化作綿密的網絡,才算大功告成。

這樣做出的麵團,柔軟緊實,麵條自然也出落得與眾不同。耐煮不爛,撈起來還能「根根分明」,就像剛打完髮膜又吹順的頭髮,滑得發光。再配上用豬骨、魚和雞骨熬出的高湯,一口下去,鮮得眉毛都要離家出走。人人都知竹昇麵爽口彈韌、蛋香濃郁,但我始終覺得,還有些特質,是這些形容詞遠不能比擬的。它們拼湊成了風土人情,也讓我心頭的眷戀,在離開了很久之後依舊鮮活,栩栩如生。仔細回憶,我對它的情愫,也跟很多人一樣,是被「香港文化」帶飛的。它走出故土,飄到維多利亞港上,飄到TVB的橋段裏,「一碗雲吞竹昇麵,一杯凍檸茶」就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回響。哪怕你閱「麵」無數,但唯有它的「彈」,多年以後,仍在撩撥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