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昨日發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IMD在排名報告中表示,是次結果顯示經濟保障和實際福利是人才跨國流動最常提及的驅動因素。有本地學者指出,全球經濟下行,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務依然表現強勁,外匯市場規模更位列全球第四,證明香港的金融市場穩定,加上香港金融業薪酬普遍較高,這些因素吸引人才留港發展。
排名報告顯示,今次排名通過分析全球69個經濟體的31項數據得出,地緣政治動盪、通脹高企及生活成本壓力攀升,這些因素正重塑企業高管赴海外任職的意願。世界競爭力中心(WCC)高級經濟學家何塞·卡瓦列羅表示:「在經濟不穩定或變化迅速的國家,高管對經濟激勵的需求最高;而在經濟安全或可預測性較強的環境中,這種需求最低。」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新亞書院副院長莊太量表示,在全球經濟下行的今日,香港的金融市場依然穩定,且香港金融業薪酬普遍較高,「與新加坡比較,一般同等職位,我估計(香港)大概高出兩三成。」
引進人才 仍有優化空間
然而在人才競爭力的演變方面,瑞士雖然多年來居於榜首,但報告研究人員發現,與過去相比,瑞士企業越來越難找到所需人才。世界競爭力中心研究專員法比安·格里姆表示:「即便是最穩定的領先經濟體,如今也面臨着解決結構性短板的日益增長的壓力,如性別參與差距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人才代表性不足等問題,這些都可能對其未來表現構成挑戰。」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認為,政府在引進人才方面卓有成效,但接下來也有繼續優化的空間。「現時本地失業率也略有上升,那在滿足本地勞動力求職需要以外,我們對引進人才的標準,是否也可以提高一些?」她舉例,高才通計劃下關於世界百強畢業生的引進,或可考慮限制到幾個急需人才的專業,而非所有專業。「有些行業不景氣的,本地人都找不到工作,再引進人才何嘗不是一種浪費?」\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