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調查:灣區與東南亞企業綠色融資 首選香港

  圖:香港被受訪者視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首選。

【大公報訊】大灣區和東南亞既是全球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需求也持續殷切。據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受訪企業將香港視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首選,相信香港可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促進區內的綠色資金融通,令可持續投資產品更加豐富。

中銀香港、MSCI可持續發展中心及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昨日發表題為《亞洲路徑:東南亞可持續金融市場展望及香港角色》的聯合研究報告。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引述報告表示,75%的東南亞機構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可持續投資,86%機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擴大投資或融資。不過,由於當地市場的可持續金融產品選擇有限,61%機構表示,對跨境可持續投資感興趣,高於整體受訪者的比例(45%)。相信這為香港擴展可持續金融產品和顧問服務提供了機會。

領先歐美新加坡

環顧全球主要的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受訪機構將香港評為首選,超越新加坡、上海、倫敦和紐約等城市。70%機構認為香港可以提供他們所需的可持續產品。超過50%機構指出,香港可以在三個領域進一步加強角色,分別是發展健全的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框架、建立高誠信的碳市場,以及創建以區域為重點的投資工具。

在77家受訪機構之中,35%來自東南亞,32%來自大灣區,17%來自中國(大灣區除外),餘下16%未有披露具體地點。在東南亞市場之中,以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印尼為主。

出席同一場合的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表示,以自願碳交易市場為例,除了香港已設立Core Climate平台之外,也有十個亞洲國家或地區已設立碳市場,未來要探討如何能互相連接以便利碳信用交易。另方面,有見人民幣的融資成本較美元顯著低大約300個基點,也令內地和香港成為有吸引力的綠色資金融資市場。

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說,雖然可持續債券的發行量近年已超逾1000億美元,惟市場估計融資缺口仍高達2000億美元(約15574億港元)。香港作為區內主要的綠色金融樞紐,相信可發揮資金融通功能,引導資金投入東南亞市場的可持續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