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萊德旗下全球基礎設施合作夥伴(GIP)能源轉型基金主管Salim Samaha在亞太區氣候業務論壇上表示,亞洲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戰場,中國正在推動多項突破性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他續稱,這些創新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能源轉型的關鍵瓶頸,也催生巨大投資機遇。他估計,亞洲未來將需要約40萬億美元(約311億港元)投入基礎設施,支持經濟體系的全面脫碳轉型。
世銀警告 環境危機損經濟發展
Samaha指出,亞洲消耗全球一半的能源,同時也是「世界工廠」,這一雙重角色使得該地區能源轉型任務十分緊迫。他關注的核心投資領域涵蓋電氣化、清潔燃料、循環經濟與工業脫碳。他又指出,二氧化碳應被視為「廢棄物」而非副產品,正如過去人類成功治理二氧化硫污染和水體污染一樣,通過合理的定價機制與政策引導,碳減排同樣能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Damania於同一場合表示,全球環境危機已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數據顯示,高達80%的低收入國家民眾同時面臨空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和土地退化三重環境威脅,而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僅為1%。他呼籲重新思考發展模式,強調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必須同步進行,否則環境退化將繼續阻礙經濟進步,特別是在亞洲等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