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學額增 教學設備配套須跟上

【大公報訊】記者江凌風、湯嘉平報道:為擦亮「留學香港」品牌,有建議再放寬非本地生收生限額,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強調,放寬非本地生收生學額對本地生的升學競爭沒有影響,「本地和非本地學生競逐的是不同學額,15000個八大資助學位是給本地生。非本地學額攞不同位,就算非本地生學額有20%,升上40%,其實對於本地生升學的機會率及分數是沒有影響的,因為兩者互不競爭。」

吳寶城擔憂,對於大學某些固定的資源,如校舍、宿舍、圖書館、教學設備,獎學金是否會隨着學生增加而有所增加?「非本地生增加,對本地生而言是資源的問題。本地生住宿的機會變少、餐廳或者圖書館的位置變少,甚至某些課程當本地生人數少,非本地生影響了例如語言、分數的競爭等教學文化,這些方面反而需要關注。」此外,吳寶城指出在評分方面,如果學生以百分比競爭,比如最好的10%為「A」,或需要拉Curve評分,即會影響競爭結果。

因此,對於提高非本地生限額,吳寶城認為在執行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資源和設備都可以同步照顧到所有學生的需要。例如要滿足學生住宿的需求,也需要政府、社區的支援。

教育界:同樣重視收生質素

此外,吳寶城表示,學校對於收生的把關亦十分重要,「希望多收學生的同時,坊間會擔心會否降低(收生)標準。香港的教育以高質素而聞名,若增加收生額卻忽略了收生質素,甚或被利用漏洞,以假證書、學歷投考,將會得不償失。」

另外,在宿舍配套方面,立法會議員洪雯亦補充,樂見政府已經開始允許工商物業改建成宿舍,恰逢現在樓市處於低位,政府可以鼓勵各個大學趁低吸納空置率高、希望轉型的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