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記者邱梓茵報道:跨國房地產和投資管理機構高力(Colliers)昨日發表《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報告,提出將香港發展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長遠願景。機構建議政府制定寄宿服務的監管框架,並透過批地及規劃寬免優惠,吸引私人投資者參與,並建議活化閒置商業資產,以應對學生住宿及教育空間的上升需求。
報告指出,現時香港主要面臨三大挑戰。首先,寄宿設施有限,現時全港僅有八間直資學校及私立學校以非必修性方式提供約2100個寄宿名額,顯著制約了國際中學生的入學選擇及吸引力。其次,學生宿位短缺問題嚴峻,以2024/25學年為例,僅有約48100個宿位供92000名非本地學生使用,供需矛盾持續擴大。高力預計至2028年,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的總住宿需求將達172200個床位,遠超現時供應。第三,土地及規劃政策方面限制商業物業轉作教育用途,令現有資源未能有效投入教育配套之用。
高力香港研究部及零售顧問主管李婉茵指出,在去年發布的專題報告中,數據顯示非本地生人數按年增幅超過24%,大幅高於過去五年平均水平。隨着政府積極推動及需求持續增長,預料未來非本地生人數有望維持高增長。高力預計至2027/28年,市場需求將遠超過現時供應,宿位缺口將突破12萬個。
空置商業物業可改作教育用途
高力建議政府重新規劃現有商業物業,容許部分物業轉型為學生宿舍,特別是新落成的商業項目可預留用作教育設施,同時加快審批流程,讓私人市場可更加迅速回應需求,提供更多宿位。此外,政策上亦可考慮容許現有商業物業改造成學生宿舍,以配合國際學校未來發展。高力建議,政府可進一步善用私人市場資源,吸引更多非本地中學生來港升學,提升香港教育競爭力。
除學生宿舍外,高力亦指出市場對大專院校擴展及國際學校等建設需求殷切,建議將部分空置商業物業、商場或寫字樓改作教育用途,有效發揮既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