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教評會建議空置校舍改建宿舍

  圖:教評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在小學教育學生應用人工智能。

【大公報訊】記者江凌風報道:教育評議會昨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教育部分提出四方面的系列建議,包括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研究放寬允許某些學校將空置校舍改為學生宿舍;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獨立必修科(免公開試);建議在STEAM框架下抽出人工智能,在小學「應用」及「學習」人工智能;建議教育局2026學年全面推行小學小班教學。

為打造香港為「亞洲求學之都」和針對「改善學童數量不足」方面,教評會建議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設立中、小學的「學生簽證」制度,允許非香港居民學童在港就讀政府立案的各類型中、小學;對於來自內地及海外學生的住宿問題,教評會建議研究放寬允許某些學校將空置校舍或校園附近或學校內部空地改為學生宿舍,專門接納內地及海外學生,並以試驗計劃的形式接收少量內地及海外學生。鑒於高才、優才及其受養人來港,教評會建議教育局設立官方支援平台,為他們提供尋找學校及報名的幫助。

在推動國史、國學、國情方面,教評會建議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獨立必修科(免公開試)。教評會會長何漢權表示,「中國歷史與文化」科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但高中階段並非如此。故希望高中階段,教育局須有補充方案,與現存十分一選修選考的中史科,兩條腿同時走路。此外,建議推行博物館學習,設置「文化護照計劃」。

提升小學AI教學

就全面深化數字教育人工智能方面,教評會認為人工智能與STEAM的分界不清楚,故建議在STEAM框架下將人工智能抽出來,加強教育和培訓,而步伐應該比現在更加「快」。建議在小學「應用」及「學習」人工智能、初中應學習一些AI軟件,甚至AI編程、高中大學課程應與商界接軌;亦建議每所學校最少有5%老師需接受人工智能基本培訓。

檢視現行政策,教評會認為在多元評估檢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況上尚有不少提升空間,建議局方參考國家新課標要求,學校在小一及小二階段應盡量避免採用紙筆考試形式評核學生表現,轉而以日常課堂進行評估。此外,建議在2026學年全面推行小學小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