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記者易曉彤報道:特區政府加快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團結香港基金昨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建議,希望政府採用「混合模式」管理架構發展北都,設立高層次中央辦公室統籌戰略,並按區份設發展公司負責具體開發,以解決現行權責分散、審批緩慢與融資不足等關鍵問題。香港測量師學會建議政府,放寬發展商在地盤平整工程階段的設計及規劃彈性,加強與公用事業機構的早期溝通,以縮減開發時間和更敏捷地回應市場需求。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政府設立負責北都審批與招商事宜的機構;採用「混合模式」管理架構,將現有的「北都辦」升格為由行政長官或財政司司長領導的中央辦公室,統籌各部門資源與戰略;其次按地域成立多間發展公司,根據地域特性及主題,負責具體開發及市場化運作。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表示,現時北都發展權責分散於不同部門,導致審批延滯及流程衝突。他認為獨立法定機構雖有法定權力但職權過廣、靈活性低;升格北都辦雖快速但仍屬官僚系統;成立單一發展公司雖市場化但缺乏法定審批權力。因此混合模式最能兼顧效率與市場需求。
設特殊項目公司加強融資能力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表示,北都發展缺乏長遠且具韌性的融資模式,現行依賴發債和港鐵「鐵路加物業」模式不足以支持龐大發展需求,建議設立北都特殊項目公司,統籌融資及協調項目;改進項目融資架構,增強未來收入保證及提升項目融資能力;引入開發銀行提供信貸支援,吸引全球基石投資者。
香港測量師學會表示,鑒於環球經濟不確定性,建議政府借鑒新加坡「白地」規劃模式發展北都,將部分用地暫定為「未定用途土地」,暫時用作臨時公共休憩空間,待經濟復甦再調整用途。房屋政策方面,建議政府將現有的256幅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亦認為所有公屋單位應只用作出租用途,不應流入公開市場,確保公屋資源用於有需要群體。對於流標住宅用地,建議交由專業機構經營過渡性房屋,並於土地使用期間繼續納入賣地表,確保發展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