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當地時間11日就關稅議題表示,即將與台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但島內輿論擔心台灣再次被美國予取予求。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發布行政命令,對台灣徵收20%的「對等關稅」,另需疊加出口產品原有關稅,以及任何反傾銷或反補貼稅。關稅措施於8月7日正式生效。台當局多次聲稱該稅率為「暫時性」的,並指雙方談判還沒有結束,正積極與美方協商。但一個月過去仍無進展,雙方未達成任何協議。
據報道,盧特尼克當地時間11日接受美媒訪問時,概述與台灣等貿易夥伴的會談情況,並作上述表示。不過,他並未進一步說明與台灣達成的協議內容和達成時間。
台灣企業正準備應對美國關稅計劃的影響,預期未來還有額外關稅將衝擊關鍵的半導體產業。由於發展人工智能所需的芯片需求龐大,台灣今年對美貿易順差已創下歷史新高。
台企4年赴美投資2500億美元
據台媒此前披露,6月底台方談判團隊與美方進行第二輪關稅磋商,當時美方提出取消農產與水產、汽車及附屬產品關稅,取消進口車限制,軍購須達到GDP的3%等要求;台方則在8月初響應美方所提細節,保證對美國全面開放市場。
台當局也承諾,將確保台灣企業4年赴美總投資額為2500億美元,重點在人工智能服務器、半導體、信息通信技術、電子代工業等領域。對美採購方面,台方承諾4年內對美採購1300億美元,未來10年內採購達3000億美元,包含液化天然氣、原油、飛機、防務裝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