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樂問集/從港產指揮得獎說起\周光蓁

本月初香港選手黃澤林在美國網球公開賽打進第三圈,成為突發新聞標題。幾乎同時在匈牙利進行的國際指揮比賽,香港代表葉詠媛從四百多位參賽者突圍進入決賽,得獎後只有零星報道。該項兩年一度的指揮大賽以匈牙利指揮家Ferenc Fricsay命名,紀念早逝的大師。三輪比賽後,葉詠媛成為四位決賽者唯一的女選手(附圖)。最後以指揮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首樂章,與意大利選手成為雙季軍。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的葉詠媛,在印第安納大學進修合唱指揮、維也納研讀管弦樂指揮。二○一六年獲任香港管弦樂團助理指揮,前年開始出任香港小交響樂團副指揮。筆者最深印象的,是她指揮盧景文導演的意大利歌劇《諾瑪》,在樂池駕馭樂隊,配合台上獨唱及合唱團,表現出色。

獲獎的香港指揮而活躍於國際舞台的包括陳以琳、廖國敏、吳懷世等。已貴為桂冠指揮的葉詠詩一九八五年在法國貝桑松奪冠,距今剛好四十年。對印第安納大學師妹獲獎後如何發展,葉詠詩在短訊中說:「這些年來她非常努力,應得更多展示實力的機會。」

葉詠媛學習孜孜不倦,不斷追求更高音樂造詣。雖已執棒指揮歌劇,還在新冠疫情期間帶着口罩跟隨陳少君學習聲樂。去年更指揮自己有份創建的「源·思室樂團」,為Philip Glass的音樂劇《渴望之書》作香港首演。她亦指揮「小交」演出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超過三十場次。

葉詠媛得獎後說:「夢想永遠不會太遲,只要肯踏出一步去追尋,最終贏得的不是名次,而是對自己的尊重與認同……一定有機會看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香港一向以來習慣於錦上添花。葉詠媛獲獎這個香港故事如何講述,值得細聽。